【基本信息】:
系列:文学大师系列电影
作者:王耿瑜 著,目宿文化 编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5807
出版时间:2014-8-1
版次:1
页数:212
字数:80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六位文学巨擘的创作灵魂、五位导演的生命追寻
21世纪台湾文坛最重要的文学纪录
史上第一套文学电影完整典藏版
陈丹青、侯孝贤、叶锦添、张大春、钮承泽、张铁志、姚 谦、
张艾嘉、郭采洁、伊能静、九把刀、马世芳、陈俊志、林奕华、
陈冠中、董冰峰 联合推荐
【名人推荐】:
他们在岛屿写作——比生命更大的追求……文学也好,艺术也好,他们都是心灵的粮食,让我们知道世界还是美好的。——张艾嘉
在文学的力量中,我们可以读到台湾文化的细密与厚重;而在这些迷人的光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写作者是如何在生活中锤炼他们的灵魂。——张铁志
总被政治力搅和得乌烟瘴气的台湾,从不令人真正绝望,正因为在这个岛屿的某个角落,某个时刻,总是不期涌现这样的影音创作与文学记忆,让人觉得如此美好。——张小虹
这样一代文学作者,这样一种特殊的时代背景,值得记录,需要记录。——杨照
【内容简介】:
地图,星夜,礁岩与浪,他们在岛屿写作,在时间的尺上镌下刻度,果实,酒神,菊花与蝶,他们在岛屿写作,辉洒出灿亮灵魂的光芒,他们是岛屿的灯塔,高举着永恒的火炬,矗立在世界的峰端。六位台湾文学巨擘——林海音、周梦蝶、余光中、郑愁予、杨牧、王文兴由五位精锐导演,以电影式叙事手法与影像风格,纪录与诠释——让我们以眼睛代替手指,翻阅圈点那些芬芳的字句,以心像代替步履,和文学家们在光阴里漫步,在语言中敲击语言,在故事里结晶故事。文学的心跳与电影的光影火石交会,经典在现在里燃烧。
我们从智慧的沃土上启程,在灵思的薪材中点燃,迎向下一个炽烈的文学年代。六位文学大师的创作灵魂,五位电影导演的生命追寻,21世纪台湾文坛最重量的文学纪录,影坛最深刻的文学电影。
岛屿有着双重意蕴。岛屿写作,是台湾文学的记录,更是文学家之为文学家,探寻真善美之途中,自成一体的个人传记。一个作家是一座岛屿,我们只能泅水上岸去接近它,触摸它曲折的海岸线和波涛起伏的心跳。
作为《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的同名书,收录了传主与导演介绍、导演专文、幕后直击、新生代作家文评及数百幅精美剧照与工作照。让观影者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家及其文字,也可见陈传兴、陈怀恩、林靖杰、杨力州、温知仪等五位导演的拍摄心境,进而感受台湾当代文学的丰富多样与活力。
【作者简介】:
目宿媒体
2009年由和硕联合科技董事长童子贤先生与行人文化实验室合作成立,主要活动领域为“影像,剧本,数据库”。
以剧本平台和数据库为核心,生产、改编、拍摄纪录片等相关影视作品,是许多国际化影视、动漫公司、发行公司及多媒体产业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
王耿瑜
1962年生于台湾嘉义,祖籍江苏,20岁进入剧场,参与兰陵、笔记和随意工作组的幕前幕后工作;后机缘巧合跟随黄春明、侯孝贤、杨德昌、张艾嘉、王小棣、陈怀恩导演拍摄电影,学到很多经验;40岁以后的主要工作转为策展和监制,专注青少年教育主题影像。
【目录】:
序:梦想与文学历史记忆———“他们在岛屿写作”序By:出品人童子贤
总监制序文:光影叙事流转回映,投影六位台湾当代文学大师By:陈传兴
林海音
作家作品
作家简介/年表
导演杨力洲简介/年表
导演专文:《虽是局限,却找到了自由》
剧照/工作照/工作人员文
〈Amy、Jo,林海音〉by王盛弘
影像札记
周梦蝶
作家作品
作家简介/年表
导演陈传兴简介/年表
导演专文:《化城再来人》
剧照/工作照/工作人员文
《袈裟下,埋着一瓣茶花》by:杨佳娴
影像札记
余光中
作家作品
作家简介/年表
导演陈怀恩简介/年表
导演专文:《下课后的十分钟》
剧照/工作照/工作人员文
《有一种奇幻的光》by:凌性杰
影像札记
郑愁予
作家作品
作家简介/年表
导演陈传兴简介/年表
导演专文:《十四行雾》
剧照/工作照/工作人员文
《黄昏里挂起一盏灯——重读郑愁予》by:孙梓评
影像札记
王文兴
作家作品
作家简介/年表
导演林靖杰简介/年表
导演专文:〈寻找背海的人的旅程〉
剧照/工作照/工作人员文
《在一个房间里:与王文兴的对话模拟》by:伊格言
影像札记
杨牧
作家作品
作家简介/年表
导演温知仪简介/年表
导演专文:《跟随惟一的向导,惟一的星》
剧照/工作照/工作人员文
《诗人的故事》by陈玠安
影像札记
跋:以记录来诠释一个时代By:杨照
【书摘】:
远方—座墨黑的柱状巨大岩礁从深蓝昏暗的海中浮现,棉花屿,船长说。离港航行将近两个多小时,大多数同行者不是躺平阖眼假眠,就是扶靠船舷,呕到脸色苍白。刚过基隆屿时,犹能大声说笑,点指赞叹景色诡奇难得,扰嚷喧哗声不再,只剩破浪前行的波涛声和单调反覆的引擎低吼。摄影师船头船尾来回走动,寻找镜位,他用尽方法努力固定摄影机不让它摇晃摆动,还要随时提防突然扑上船的浪花。从远处看这景象,心中浮起的念头却不是雄壮美感,到底海象还算平和,风浪也没大到哪里,不是什么惊涛骇浪;东北季风来临前的铅灰色秋冬天空,偶而有些许阳光穿透厚重云块照亮北方海域,天和海彼此紧扣着密实不分。若没有间歇岩礁孤屿突立,扑面冰冷海风压得人几乎窒息喘不过气。摄影师他到底在拍摄什么景象,从远方观察,只能猜测,看不见他观望的镜头内的事物,只看得到他操作影机的身体和动作,荒谬地近似默片基顿中的挣扎奋斗,抗拒某种不可见的命运。《如雾起时》拍摄进入尾声,这是最后扣环收束的外拍。近一年多的拍摄期,未曾碰见海雾后面的诱惑海妖,倒是借此机缘亲近接触当年参与现代诗运动的诗坛大老、知名诗人,更加难得的是重走了诗人海外求学、任职定居的路径,得以采访了聂华苓女士,民国传奇女子张充和女士;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因就偶然或某种机缘,穿梭交织进行彼此的记忆,言谈中倾露时间的颜色和光影,让现代诗、文学史中一页页的残简碎片复活。郑愁予的简单寂寞,单外诗人的生命经验期许和那不可说的历史紧密不可分,诗与历史反映在诗行音节当中。
……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