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合唱艺术手册
 
   
查看大图

合唱艺术手册

这是一部有关合唱艺术的“百科全书”,是指导合唱队进行合唱活动、提高合唱艺术水平的最佳顾问。全书共分八大部分,分别包括了“合唱史话”(包括中外合唱艺术发展史)、中外经典合唱曲欣赏、训练提示、合唱素质教育、单声合唱训练、歌剧合唱介绍、名家精艺(名指挥家、理论家谈指挥艺术及合唱风格)及附录(包括中外指挥家、合唱团体、各合唱赛事节事等介绍)。此书填补了我国无合唱工具书这一空白。

  • 商品编号:SJ0697
  • 货  号:SJ0697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28
  • 市场价: ¥29.00
  • 销售价: ¥28.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266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
app hook

【基本信息】:
作者:孙从音 主编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1
ISBN:9787805537726
页数:709
字数:622000
版次:1
用纸:胶版纸

【推荐】:
        序
        如果说,欧洲的合唱艺术是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话,那么,中国的合唱艺术则是在近现代的政治斗争、生产斗争、社会生活所形成的文化为深厚基础和广阔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从欧洲音乐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许茨,和巴罗克时期的巴赫、亨德尔写过大量的宗教音乐,其后的许多作曲家都写过以宗教为题材的音乐。比如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凯鲁比尼的《F大调弥撒曲》、贝多芬的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上》、柏辽兹的清唱剧《基督的童年》、门德尔松的清唱剧《以利亚》、李斯特的清唱剧《耶稣基督》、古诺的《圣塞西勒庆典弥撒曲》、勃拉姆斯为悼念母亲而写的《德意志安魂曲》、德彪西的《香颂曲》,以及舒柏特、圣一桑等人都写过清唱剧和弥撒曲。他们的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对合唱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合唱艺术的兴起,虽然是近百年的事,但是由于许多作曲家在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题材、不同内容选取不同体裁,从各个侧面用多种技法进行尝试,创作了大量成功的合唱曲,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信手举出很多例子。比如20世纪30年代前,李叔同的《春游》、萧友梅的《五·四纪念歌》和《春江花月夜》、赵元任的《海韵》;30年代后,黄自的《抗敌歌》、《旗正飘飘》和清唱剧《长恨歌》,贺绿汀的《垦春泥》、《游击队歌》和《胜利进行曲》,江定仙的《为了祖国的缘故》,李惟宁的《玉门出塞歌》,陈田鹤的清唱剧《河梁话别》,刘雪庵的四部合唱曲《长城谣》,夏之秋的《最后胜利是我们的》,陈洪的《上前线》,冼星海的《九·一八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吕骥的《凤凰涅槃》,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春天大合唱》,张文纲的《飞虎山大合唱》,瞿希贤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朱践耳的《英雄的诗篇》,晨耕等的《长征组歌》,屈文中的合唱诗篇《黄山,奇美的山》,王祖皆、张卓娅的大合唱《南方有这样一片森林》,陆在易的音乐抒情诗《蓝天、太阳与追求》,田丰的合唱组曲《云南风情》,刘炽的《祖国颂》,郑律成的《江上的歌》,朱践耳的《接过雷锋的枪》,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严良堃改编的《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周巍峙作曲、罗忠镕改编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李遇秋的《八一军旗高高飘扬》,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王世光的《长江之歌》等。还有一些作曲家,根据中国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古代诗词、《诗经》进行改编或创作的合唱曲或无伴奏合唱曲。如:郑志声的《满江红》,江定仙的《鹿鸣》,谭小麟的《正气歌》,贺绿汀的《东方红》,王震亚的《阳关三叠》,谢功成的《阿拉木汗》,麦丁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李群的《茉莉花》,瞿希贤的《牧歌》,王方亮的《三十里铺》、《信天游》和《红军哥哥回来了》,李焕之的《八月桂花遍地开》、《胡笳吟》,赵开生、司徒汉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央乐团集体创作的交响音乐《沙家浜》,金湘的民族交响组曲《诗经五首》,关迺中的《白石道人词意组曲》,黄白的儿童合唱组歌《乡村童趣》,陕西集体编曲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等,好歌太多了,不胜枚举。
        中国合唱艺术能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条件,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兴起和社会歌咏运动的广泛开展。历史上,早在1886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工学,就开始设置了音乐课。1904年左右,学校乐歌课成了新风尚。1912年以后,教育部多次对师范学校、普通中小学颁布了要在各类学校中开始乐歌课的规定。这期间,虽然主要是齐唱,但对多声部合唱却提供了有利的基础。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筹办的私立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和1925年至1927年萧友梅先后在他主持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和他创建的上海国立音乐院中,使音乐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对培养合唱艺术的专业化人才大大有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不救亡运动。1935年,由聂耳、吕骥同志组织的“业余合唱团”(一称“余歌歌咏团”)和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刘良模组织的“民众歌咏会”,在党和左翼音乐工作者的积极支持下,飞快发展。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一个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全国达到了高潮,海外华桥也开展了救亡歌咏活动。1939年底,“新音乐社”的成立,1940年元旦《新音乐》杂志的创,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团结了一大批音乐工作者,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1946年,上海中华音乐院的成立,师生们在基层组织了不少合唱队,投入一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中,形成了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后的又一次群众歌咏热潮。
……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有关合唱艺术的“百科全书”,是指导合唱队进行合唱活动、提高合唱艺术水平的最佳顾问。全书共分八大部分,分别包括了“合唱史话”(包括中外合唱艺术发展史)、中外经典合唱曲欣赏、训练提示、合唱素质教育、单声合唱训练、歌剧合唱介绍、名家精艺(名指挥家、理论家谈指挥艺术及合唱风格)及附录(包括中外指挥家、合唱团体、各合唱赛事节事等介绍)。此书填补了我国无合唱工具书这一空白。

【目录】:
扉页题词

前言
题词
合唱史话
中国合唱音乐发展概述
西方各时期合唱作品的主要表现特征
·经典合唱曲欣赏·
一、中国合唱曲选
哥唱祖国
海韵
抗敌歌
西湖春晓
游击队歌
垦春泥
长城谣
把我的奶名叫
乌苏里船歌
牡歌
阿拉木汗
嘎达梅林
半个月亮爬上来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放下三棒鼓 扛起红缨枪
过雪山草地
运动员进行曲
祝酒歌
长恨歌
李白诗四首
二、外国合唱曲选
多么美丽
荣福经
我亲爱的人儿
圣母颂歌
哈利路亚
这婴孩为我们诞生
春天来临
圣体颁
眼泪
合唱幻想曲
无比威力的上帝
他守护他的百姓
吉普赛人之歌
德意志追思曲
上主给了我亲爱的人
华沙幸存者
春之歌

红晴蜒
·排练提示·
牡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
放下三棒喜,扛起红缨枪
祖国颁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阿拉木汗
回声
长征组歌
我的祖国
在太行山上
·素质教育·
童声合唱
歌剧合唱
名家精艺
附录
后记

【书摘】:
        这些作品的题材内容除了跟这阶段大多数其他声乐创作一样,除了在面向现实生活、反映广大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忘我热情外,还有一部分主要是反映革命斗争历史中人民对祖国、对党的深厚感情。这样的题材决定了大多数作品是以概括性的艺术构思、以史诗性的艺术风格、以多种形式的合唱和独唱、重唱组成的多乐章的套曲,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元任的《海韵》、黄自的《长恨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以及苏联现代合唱艺术(为肖斯塔柯维奇的《森林之歌》、普罗科菲也夫的《亚力山大·涅夫斯基大合唱》等),对当时我国作曲家创作这类作品的巨大影响。另外,从结构上讲,有的作品像《黄河大合唱》那样还插入独自朗诵,把众多乐章串连成一个整体;有的则像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那样,不用乐章间的独白朗诵作串连,乐章的数目也较少,接近于一般交响套曲的结构。
        张文纲的《飞虎山大合唱》完成于1951年,当它首演后开始曾引起音乐界的一致好评。这部作品反映在“抗美援朝”的飞虎山战斗中,朝鲜人民冒着枪林弹雨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送水送饭的动人事迹,歌颂了在这场战争中,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和国际主义精神。全曲由中间不停顿的五个部分所组成。作品一开始就进入紧张的实质性的描述,中间还插入一段一个带着婴孩的朝鲜妇女为了坚持要在战火中上山送饭,而把自己的孩子藏入山洞,以及失而复得的戏剧性情节。全曲最后部分是一首颂歌性的音乐。因此,这是一部接近于清唱剧风格的大型合唱曲。作者以富于个性的音调、熟炼而简洁的技法,既歌颂了中朝人民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又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人性,使全曲的音乐形象自始至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情色彩。尤其以合唱的音乐处理来讲,在当时相当突出。但是,这部作品后来曾受到一些人的不公正的指责,认为“太过人情味”了,“表现不真实”等等。这些指责使这部作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丧失了在人民音乐生活中的应有的地位和影响,也挫伤了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于1956年8月“全国音乐周”上首演的、瞿希贤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是当时受到一致好评的一部大型合唱的代表作。全曲通过七个乐章(一、混声合唱“革命的风暴”,二、女声独唱、重唱及合唱“送郎当红军”,三、童声齐唱、合唱“儿童团放哨歌”,四、男低音独唱、男声齐唱、合唱“长征的队伍去了”,五、男高音独唱、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怀念毛主席”,六、混声合唱“红军回来了”,七、混声合唱“亲爱的党,光荣的党”)多侧面地反映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地的斗争生活以及红军长征后人民对革命的忠诚和对红军的深情。这首作品的音乐以其气势雄伟、形象生动、技法洗练、结构严谨见长。曲作者对各乐章之间音乐性格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也处理得较好,各种多声合唱组合的处理也较成功。
        晨耕等人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为纪念红军长征30周年而创作的大型合唱套曲,于1965年8月1日首演于北京。这部作品的歌词是长征参加者肖华将军以亲身感受所写的一部长篇组诗。原作共有12首,这些诗篇词意清新、形象鲜明、格律严整,字字饱含深情,声声铿锵有力,是一部难得的史诗性佳作。曲作者选取了其中的10首,写就了“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十个乐章,对这一震撼中外的伟大历史斗争给予了全面概括的反映。作品的音乐除了按照歌词内容要求。创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按照大型合唱套曲的要求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合唱组合、插入不同声部的独唱领唱及重唱外。曲作者还有意汲取与长征有联系的、具有丰富地方特色的民间音调作为各乐章主题的音调基础,个别乐章在演唱及伴奏中还吸收了民间传统的表演特点。在创作技法及演唱要求上曲作者也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因而这首作品首演后,立即在广大音乐听众中得到极大的反响,成为建国后努力体现“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方针的、突出的合唱音乐代表作。
        “文革”期间颇有影响的交响音乐《沙家浜》实际上是一部由同名京剧加以移植改编的清唱剧。这部作品的初稿完成于“文革”前的1965年,当初也没有冠以“交响音乐”这个称呼,而是称之为“交响合唱”。曲作者主要是中央乐团的作曲家罗忠镕及该团乐队队员杨牧菪、邓中安、谈炯明四人。当时他们写这部作品的目的是他们继1959年利用京剧音乐创作交响诗<穆桂英挂帅>的探索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利用我国戏曲音乐遗产进行多声创作及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各种大型音乐创作体裁的探索上讲,这部作品审慎地将原来的同名京剧的音乐作了进一步的艺术增色。作为一部大型台唱套曲,曲作者对原作(即现代京剧《沙家浜》)的素材的剪裁,对各种声乐演唱形式(即不同声部的独唱和重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等)的有机搭配,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选择。从而使全曲九个乐章的音乐,既在风格上保持前后一贯的统一性,又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突出彼此之间鲜明对比的丰富性,自始至终脉络清晰,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特别在对合唱的配置及对乐队的配器等艺术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例如其第一乐章“序曲”的合唱、第五乐章“坚持”中的“耍像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以及第九乐章“胜利”的合唱,都写得有声有色。。当然,这部作品也跟其同名京剧以及其他所谓“样板戏”一样,对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又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左”思潮给文艺创作所留下的所谓“三突出”理论的恶劣影响。
        1970年后,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逐步得到一些恢复。以中央乐团为主率先创作和演出了一些以毛泽东诗词为题材的大型合唱,例如郑律成的《长征路上》、田丰的大合唱《为毛主席诗词谱曲5首》等。其实,为毛泽东诗词谱曲早在1958年就已开始,最初大多采取独唱的形式,60年代后有了用合唱形式来谱曲的,如朱践耳的交响合唱曲《英雄的诗篇》(内分五个乐章,即1.六盘山,2.井冈山,3.大柏地,4.十六字令三首,5.长征)、彦克、吕远的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七律·长征》和沈亚威的混声合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在“文革”后期这类创作重新为人们所重视是很自然的。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选取毛泽东的诗词来谱写作品,不管对谁都是无可指责的。
        郑律成也是从。1958年就开始了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创作实践。在“文革”期间,他对自己所写过的此类作品重新进行了艺术加工,从中挑选了5首与长征有联系的作品编成一组合唱套曲,题名为《长征路上》。这部作品共分五个乐章、均为混声合唱,即1.“七律·长征”,2.“忆秦娥·娄山关”,3.“十六字令三首”,4.“清平乐·六盘山”,5.“念奴娇·昆仑”。郑律成在当时就是通过创作这些作品,借以表达他对革命的忠诚、以及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的无言抗议。这些合唱的音乐大多气势雄伟、声情并茂,并富于曲作者个人的朴实浑厚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其中的“十六字令三首”及“忆秦娥·娄山关”,更显示郑律成的丰富艺术想象和对合唱音乐的熟练技巧。可是,这些作品由于当时受到“四人帮”及其一伙的压制,始终未能得到公开演出的机会。直到“四人帮”垮台后的1977年冬,在文艺界纪念郑律成逝世1周年的音乐会上,这部作品才得以与广大群众见面。
        田丰所写的大合唱《为毛主席诗词谱曲5首》是当时受到一致肯定的组曲性的大型合唱套曲。曲作者成功地将音乐把原诗词所蕴含的豪迈气概和深刻的抒情性给以了准确的表达,还力求做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统一。这部作品在运用声乐与乐队的结合、独唱与合唱以及领唱与伴唱的结合等方面都处理得很光彩又有分寸感。特别是其中的“沁园春·雪”及“忆秦娥·娄山关”写得格外出色。
        “文革”结束后,尽管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娱乐性通俗音乐的迅速泛滥等各种原因,艺术性合唱事业的发展面临困难的处境,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和作曲家、歌唱家及指挥家的辛勤努力下,中国的合唱艺术在创作、表演的质量上仍然取得了新的发展,合唱音乐的风格也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有关领导部门及时采取了一些积极扶持的措施,如1982年秋及1986年春,在文化部、中国音协、总政文化部和北京市文化局的共同努力下。曾先后联合举办了两次规模宏大的“北京合唱节”;1986年冬,文化部和中国音协又组织了全国性的“合唱作品评奖”等。……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