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
 
   
查看大图

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

本论文选择当今仍活跃于国际乐坛的美国作曲家约翰·科瑞里亚诺(John Corigliano,1938~)的6部乐队作品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在文化背景、美学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形成,以及由上述因素所导致的作曲技法为视角,发掘其管弦乐配器法的“继承”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写法的“透视”与“分析”,对科氏在6部乐队作品中的音色、织体及具体的配器手段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从而取得相应的结论。

  • 商品编号:SJ1480
  • 商品重量:450.000 克(g)
  • 货  号:SJ1480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21
  • 作者: 郭鸣 著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 9787806924358
  • 出版时间: 2009-5-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190000
  • 页数: 225
  • 开本: 18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22.00
  • 销售价: ¥21.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240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作者:郭鸣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1
ISBN:9787806924358
版次:1
页数:225
字数:190000
开本:大32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论文选择当今仍活跃于国际乐坛的美国作曲家约翰·科瑞里亚诺(John Corigliano,1938~)的6部乐队作品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在文化背景、美学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形成,以及由上述因素所导致的作曲技法为视角,发掘其管弦乐配器法的“继承”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写法的“透视”与“分析”,对科氏在6部乐队作品中的音色、织体及具体的配器手段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从而取得相应的结论。
  论文由导论、正文及结论组成。在导论中,首先对论文选题的缘起及本论题的意义做了简要的论述,并对美国当代音乐中“回归”现象做了概括性的梳理,同时对6部乐队作品的研究文本做了概况的介绍。
  正文由五个章节组成,前三个章节主要是对6部乐队作品的横向音高结构与织体、纵向和声结构以及复调结构与织体等诸因素分别进行了研究。在上述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对各种技法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对比也做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归结出这些技法导致的织体的形成、音色的处理等直接影响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各种因由。第四、五章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对乐队的编制、乐队的摆放位置及多维声向的形成与意义做出详细的研究与论述。随后又在微观上对管弦乐配器中特殊演奏法的运用,不同音区的运用与处理,以及纵向多声部结构中的配器特征等方面也做了较为详实的分析与论述。
  在结论中,对科瑞里亚诺6部交响乐作品的技法特征、管弦乐配器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其风格诸因素的缘由做了概括的总结。

【作者简介】:
  郭鸣,1979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学习打击乐与低音提琴,1985年毕业并分配至哈尔滨评剧院工作。1987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并于1988年举办个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1992年毕业留校任教。199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学位班,跟随导师叶小钢教授学习作曲。200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研究生,跟随导师杨立青教授、何训田教授学习高级管弦乐法与作曲,2008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副校长,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作品有:交响速写《太平鼓》(1992);为丝弦五重奏而作的《苏三起解》(1994):《第一、第二弦乐四重奏》(1988/2002);为大型室内乐队而作的《板式三章》(1996):为女高音、钢琴及打击乐而作的《遥远的落日》(1999):为曲笛、二胡及打击乐而作的《图腾•舞》(2002);为大型交响乐队而作的《图腾•歌》(2008):为民族管弦乐队而作的《节日序曲》(2008)等40余部(首)。其创作的部分作品曾在国内外各种作曲比赛及评比中获奖。如: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室内乐)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1年台湾民族音乐创作奖: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作曲金奖等。部分作品曾在北京、上海、沈阳、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韩国等地公演。在教学及创作之余,他还撰写并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约翰•科瑞里亚诺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谈现代音乐中的复风格现象》、《论马林巴独奏<速率>的作曲技法——兼谈美国当代作曲家约瑟夫•施万特纳创作技法多元性》、《民乐创作中思维的拓宽与发展》、《论混合室内乐<麻雀>的作曲技法》等。

【目录】:
序言
论文提要
英文提要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立意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立意
 第二节 生平及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生平
二、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横向织体形态(线条性或动机性因素)的音色处理
 第一节 音级集合、序列构成的织体形态与音色处理
  一、音级集合构成的织体形态与音色处理
  二、十二音序列构成的织体形态与音色处理
 第二节 调式音阶构成的织体形态与音色处理
  一、主调音乐中线条性因素的织体运用与音色处理
  二、主调音乐中“呼应”与“转接”的织体形态与音色处理
第二章 纵向织体形态(点状、块状与面状)的音色处理
 第一节 由十二音和弦构成的纵向点、面状织体形态及音色处理
  一、不同乐器组间“点状,织体与音色“层”的溶合
  二、相同乐器组中“面状”织体与音色“层”的对比
……
第三章 纵横织体形态(复调)的音色处理
第四章 乐队编制与多维声响的运用
第五章 纵向多声部结构中的配器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多维声响的形成及其概念
附录二:约翰·科瑞里诺作品目录 
后记

【书摘】:
  第一章 横向织体形态(线条性或动机性因素)的音色处理
  正如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瓦·辟斯顿在其《配器法》中所说的:“配器分析是一种方法,研究乐器如何配合而求得音响的平衡、音色的统一与变化、明晰、灿烂、富于表情以及其他的音乐价值。”随后他又说:“分析的第一步是撇开配器而先研究音乐的结构,要知道音乐的组织是由哪些构成因素造成的。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因素是为数不多的,就是:旋律、和声背景或伴奏、对位线条、和弦等等”。正因如此,所以笔者自本章至第三章,以作曲技法为切人点,以管弦乐织体形态中的横向(线条性或动机性因素)、纵向(和声性因素)及纵横(复调性因素)音高结构中的音色、音区等方面的处理为考察对象,从而梳理出科瑞里亚诺在六部交响乐作品中的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局部特征。
纵观科瑞里亚诺的早期、转变期及成熟期的音乐创作风格,笔者认为,作曲家在音高结构上主要体现在音级集合、序列(包括严格的十二音序列与自由的序列)、音阶(包括传统的、综合的、自然的及人工的)的使用上,下面笔者将分别详述。
  ……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