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张铁志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1
ISBN:9787563374632
版次:1
页数:242
字数:110000
开本:32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1.张铁志关于抵抗音乐的经典著作,2011年全新修订,增加新版序言,修订各个篇章,改写1990年代至今的抵抗音乐章节,并特别收录马世芳vs张铁志,贾樟柯vs张铁志,两场精彩对谈。
2. 梁文道、余华、王小峰、郝舫等两岸三地爱乐人推荐阅读。
3.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或许是每一个喜欢摇滚的人都会想到的问题,本书从摇滚乐与社会运动的结合?手,至少改变了我们对摇滚乐的想象。
4.本书既可以当成一本摇滚乐简明历史,也可以看作一部反抗主流社会制度的愤怒之书,声音与愤怒,将重新唤起青年人心中的热血。
【内容简介】:
2011年全新修订,增加新版序言,修订各个篇章,改写1990年代至今的抵抗音乐章节,并特别收录马世芳vs张铁志,贾樟柯vs张铁志,两场精彩对谈。
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叛逆的胎记,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武器,从未放弃对保守的社会体制提出尖锐的质问。
60年代的民歌运动是摇滚乐与政治关系的原型;70年代的华丽摇滚、朋克摇滚将音乐、青年亚文化和社会颠覆性紧密联系在一起;80年代的“红楔”、“四海一家”等运动为音乐与政治的结合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样板,90年代至今,面对全球化、环境污?、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等更加复杂的社会议题,摇滚乐在丰富自身形态的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反抗姿态。
约翰?列侬、鲍毂?迪伦、琼?贝兹、冲撞乐园、U2电台司令……当我们被这些伟大的摇滚乐手感染时,可曾留意到他们面对社会总总不公时的呐喊?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回顾了历史上摇滚乐与种种社会运动的关联,并在回顾中去提问、反省音乐介入政治的各类实践途径的可能性与局限。声音与愤怒,将唤起你青春的热血,并且让你重新认识摇滚乐。相信当你合上本书时,对于“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个提问,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简介】:
张铁志,台湾政治、文化与摇滚评论家,关注社会运动与另类文化。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现任台湾《新新闻》周刊副总编辑,并于两岸三地多个主要媒体撰写专栏,致力于以书写和行动推动社会进步。2004年在台出版《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获选为年度好书。2010年于两岸同时出版《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
【目录】:
新版序言 音乐作为抵抗现实的力量6
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8
导论摇滚乐:是革命的号角还是伴奏?20
辑一 一九六0年代
第一章 六0年代:摇滚革命的原乡36
BOX “宇宙塑料人”的时空之旅——从布拉格、纽约到台北46
辑二 一九七0年代
第二章 华丽摇滚:一场艳美暧昧的情欲革命56
第三章 朋克摇滚:底层青年的愤怒呐喊68
辑三 一九八0年代
第四章 当摇滚与政党挂钩:
从“摇滚对抗种族主义”到“红楔”88
第五章 是反叛还是虚无:从伍德斯托克到“四海一家”98
第六章 “警告父母”:流行乐的言论自由战争110
BOX 是自由化还是压制自由?美国音乐界新寡头的争议120
辑四 一九九0年代至今
【媒体评论】:
我跟铁志是同代人,有很多相似的经历,有时候真会相信一首三分钟的歌就能改变我们的思想,甚至改变世界。
——梁文道
铁志的书属于社会学、人类学的范畴,他用一种“指桑骂槐”的方式,从音乐谈到西方社会的变迁、时代的更替等更多层面的内容。
——余华
对那些固执地坚持音乐只属于耳朵的人来说,这本书足以摧枯拉朽;对那些知道音乐不止于音乐的人而言,这本书里有比简单的信念更值得思考的深意;最重要的是,它足以激发起你可能早已泯灭的行动的决心。
——郝舫
铁志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摇滚与政治之间连起了一个斑斓的等高线,从政治角度来还原摇滚的原动力,试图剖析几十年来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王小峰
我们信仰摇滚乐作为一种美学形式、一种文化创作,所能展现出的巨大力量,然后义无反顾地用我们的廉价吉他、我们的嘶哑喉咙、我们简陋的鼓,大声弹奏出来。或者用文字。用文字和那些歌声、吉他、鼓声一起演奏出摇滚的感动与愤怒。
——张缺志
【书摘】:
贾樟柯:这涉及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要对创作作品本身在社会层面的反响有所预想的讨论。我个人的经验是我从来不去预想这个反响,因为不知道它会怎么样。我只知道如果今天不拍这部电影就会难受,我必须把它拍出来,拍完之后它究竟在什么层面上,在什么样的范围内产生多大的反应,我从来没考虑过。
问:六。年代新浪潮风口浪尖的时候,有理想的年轻人就快要革命成功的时候,带头的那些摇滚先锋突然退下来了,有梦想的年轻人瞬间变成乌合之众,我们这些独立的想法是不是有意义?
张铁志:现在很多人质疑我的写作,是不是音乐或者电影都只有改变世界这条路才是正确的道路,当然不是,就像我们一再说的美学有很多种。当我们说理想主义,其实它的表现方式真的很多种。所以我觉得文化创作当然能够改变世界,只是通过一种很间接的方法,因为它影响我们的意识观念,所以它是慢慢地去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说一定要写革命歌曲。譬如当年最有名的鲍伯·迪伦,他在1962年到1965年的时候特别激进,特别关注当时的社会问题、民权问题,到后来才开始拒绝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言人,从历史来看,这是非常牛的。太多这样的帽子,无论是时代代言人还是亚文化旗帜,他不喜欢这个,反而是喜欢做自己想做的音乐,这是非常珍贵的,也是我们今天讲的独立性的所在。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