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影视配音艺术
 
   
查看大图

影视配音艺术

本书翔实介绍、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走进缤纷而隽永的配音艺术世界。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篇通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由原片及配音再创作,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旨在让学习者和创造者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第三篇详尽阐述了配音艺术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在写作中力求贴近实际,追求通俗与优雅、理性与感性的交融。附录配套的经典

  • 商品编号:SJ1909
  • 商品重量:800.000 克(g)
  • 货  号:SJ1909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37
  • 作者: 施玲 著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308062176
  • 出版时间: 2008-10-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378000
  • 页数: 345
  • 开本: 10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38.00
  • 销售价: ¥37.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229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作者:施玲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62176
出版日期:2008-10-1
版次:1
页数:345
字数:378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影视配音艺术》翔实介绍、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走进缤纷而隽永的配音艺术世界。

【内容简介】:
  《影视配音艺术》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篇通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由原片及配音再创作,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旨在让学习者和创造者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第三篇详尽阐述了配音艺术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在写作中力求贴近实际,追求通俗与优雅、理性与感性的交融。附录配套的经典译制作品片断DvD以及台词,既可欣赏又可作为训练材料供学生和配音爱好者尝试练习,方便新颖,非常适合当代年轻人参与性强的学习要求。

【作者简介】:
  施玲,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任播音员。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供职于安徽马鞍山广播电视局,从事电台播音、主持工作。兼做导演及节目监制。
  自2002年至今,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主要讲授“播音创作基础”、“普通话语音”、“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艺术”、“影视配音艺术”以及“对外汉语”等课程。主持教学及科研项目若干,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曾担任过近百部专题片、宣传片、广告作品以及电视剧的配音工作,创作主持的新闻和专题类广播节目获国家和省级播音与主持作品奖,导演的广播剧作品获中国广播剧奖。

【目录】:
第一篇 概述篇
第一章 电影与声音
  第一节 声音作为艺术
  第二节 电影中的声音
  第三节 电影引入声音的美学意义
 
第二章 影视配音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译制片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影视译制片的生产基地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影视配音艺术

第二篇 欣赏篇
第三章 配音艺术的审美分析
  第一节 配音艺术的要素
  第二节 配音艺术的美学分析
  第三节 从影视观众的接受心理看配音艺术
 
第四章 十大经典译制片鉴赏及著名配音演员介绍
  第一节 《流浪者》
  第二节 《简·爱》
  第三节 《佐罗》
  第四节 《追捕》
  第五节 《虎口脱险》
  第六节 《悲惨世界》
  第七节 《蒲田进行曲》
  第八节 《魂断蓝桥》
  第九节 《孤星血泪》
  第十节 《尼罗河上的惨案》

第三篇 创作篇
第五章 影视配音创作概述
  第一节 配音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译制配音的种类
  第三节 配音的意义
  第四节 配音工作环节
  第五节 当今译制片创作的变化和特点
 
第六章 影视配音创作基础
  第一节 影视配音演员的专业素质
  第二节 表演基础
  第三节 剧本与角色分析
  第四节 台词基础
 
第七章 配音艺术创作技巧
  第一节 影视剧语言
第二节 话筒与景别
第三节 贴合技巧
第四节 声音的可塑性
第五节 声音造型技巧

第八章 配音艺术的现状与未来(代结语)
第一节 配音艺术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配音艺术的未来展望
附 DVD配音片断台词文本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我接触过的众多的译制片影迷朋友中,施玲应该是很特别的一位。她不仅是翻译片的酷爱者,更因为痴迷这门艺术而做起了想成为配音演员的梦,并为此奋斗了多年。这个过程跟我当初很像。可惜,她最终没有如愿踏入上海电影译制厂。大学毕业后,她凭借自己的声音条件和表达能力考入电台工作,做了多年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为广大听众熟悉和喜爱。再之后,又进人大学当了一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我相信,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青春梦想。
突然,确实很突然,原先只是知道她在搞语言艺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的事,未曾

【后记】:
  在2005年到2008年间,我的生活里一直有一个负重,那就是这本即将付印的书稿的写作。这种压力回味起来既苦涩又甜蜜,这是大量繁杂的工作和愉悦的创作激情糅合在一起的复杂感受。此时当我打出“后记”二字时,我的内心里有很多话想说。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南一北的结合给予我对于语言艺术的敏感。他们以善良、朴实、乐观,带给我和弟弟天堂一般的快乐、幸福的时光,那些朴素而又充满了美好光影的岁月为我的艺术感觉注入了最初的生活基础;也是因为他们的宽厚和达观,竟安然地由着一个痴迷着电影的小女孩在小学和中学时代,甚至是在夜

【书摘】:
  第一篇 概述篇
 第一章 电影与声音
  第一节 声音作为艺术
一、日常语言与艺术语言
1.关于诗
“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这是现代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瓦莱利(Paul Valery,1871~1945)对诗所下的美学定义。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是诗。诗之所以被称之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其语言本身应具备一定的特性。瓦莱利说:“语言是一种实际的创造物。”这意味着它要承担某种实际的功能。在实际的应用中,“语言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其中一种是倾向于完全否定语言本身”。就是说:日常的语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它被理解之后,其本身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它被转化成另一种东西,一种已经被听者吸取的信息或意义。在瓦莱利看来,某些语言的第二种效果是:它获得了或者说创造了“被再听的需要”,它已经不再有其根本的用处,它已经获得了另一种生命,它可以继续存在下去。它牺牲了它有限的意义而获得了它新的价值。语言,在此时已经拥有了诗意的特点。就是说,语言,只有在它摆脱了自身的实用的交际功能,而成为一种非实用的带有审美品质的东西,它才获得了艺术的本质。
语言的两种使用方法及语言的两种效果,是瓦莱利用来划分诗(艺术)与非诗(艺术)的准绳,瓦莱利的语言艺术观表明他把审美与艺术语言放在了同一个范畴内,进而把艺术引向了语言的“审美王国”。
2.关于文学作品
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说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语言通常是用于人类交际的目的……语言是交际的手段,而我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却在交流的内容——即“思想”上,通常我们之所以注重言语的表达,是由于力求准确地将我们的思想和感觉传达给对方,为此就需要寻找最符合我们思想和感情的词语。词语在言谈过程中出现,一旦达到满足听者需求的目的之后,它们就被遗忘,销声匿迹。但在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这样的文字结构:其意义并不取决于说出它们时的状况,模式一经产生,就不会消失,自可重复使用,并能在不断的反复中出现,从而得以保存下来而不失去其原义。我们把这种固定化了的,即保留下来的语文结构称之为文学作品,所有成功地找到最简单形式的能被审记和不断重复的表达就是文学作品。由此,托马舍夫斯基规定了文学作品(艺术语言)在语言方面的属性:
……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