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音乐欣赏十五讲(第二版)
 
   
查看大图

音乐欣赏十五讲(第二版)

本书以音乐家串连起音乐史,从西方四五百年的古典音乐史长河中,选取30位代表性音乐家,讲述其生平故事,赏析其优秀作品,让人物在史的背景中有了立体感而显影凸立,让史在人物的衬托下有了生动的细节与血脉的流淌。书中讲了那么多音乐,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一直到现代音乐的诞生,从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肖邦、舒曼、勃拉姆斯、比才、瓦格纳、威尔第、马勒、德彪西、柴可夫斯基……一直到理查·斯特劳斯和勋伯格。可以说,阅读是在欣赏中完成的:打开书的时候,就如同音乐会开始了,风来雨从

  • 商品编号:SJ2219
  • 商品重量:600.000 克(g)
  • 货  号:SJ2219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29
  • 作者: 肖复兴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301211977
  • 出版时间: 2012-9-1
  • 版次: 第2版
  • 字数: 282000
  • 页数: 269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30.00
  • 销售价: ¥29.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186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系列: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作者:肖复兴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11977
出版时间:2012-9-1
版次:1
页数:269
字数:282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本书以音乐家串连起音乐史,史的背景中有了立体感而显影凸立,史在人物的衬托下有了生动的细节与血脉的流淌: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一直讲到了现代音乐的诞生。本次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吸收了最新成果,丰富了欣赏实践,并纠正了个别谬误,更适于广大读者悦读。

【内容简介】:
  本书系由不同的作者撰写,这些作者有不同的治学风格,但又都有共同的追求,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本书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肖复兴编著的《音乐欣赏十五讲》是该书系之一。

【作者简介】:
  肖复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现担纲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部。近著有《肖复兴散文画作选》两卷、《我的人生笔记》、《蓝调城南》、《八大胡同捌章》、《春天去看肖邦》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忆秦娥》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绪论
第一讲 帕勒斯特里那和蒙特威尔第——16世纪和17世纪的音乐
第二讲 巴赫和亨德尔——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第三讲 奠扎特和贝多芬——古典时期的音乐
第四讲 韦伯和舒伯特——浪漫乐派的奠基者
第五讲 柏辽兹和李斯特——巴黎乐坛上的激进派
第六讲 门德尔松和肖邦——浪漫派中的两个柔弱的极致
第七讲 舒曼和勃拉姆斯——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
第八讲 罗西尼和比才——19世纪两位不对称的天才
第九讲 瓦格纳和威尔第——19世纪歌剧艺术的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第十讲 布鲁克纳和马勒——后浪漫主义音乐
第十一讲 德彪西和拉威尔——浪漫派音乐的异军突起
第十二讲 柴可夫斯基和强力集团——关于俄罗斯民族音乐
第十三讲 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捷克民族音乐的兴起
第十四讲 格里格和西贝柳斯——斯堪的那维亚的双子星座
第十五讲 理查·施特劳斯和勋伯格——世纪之交的新音乐
新版后记

【书摘】:
  叔本华早就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指出,音乐的内容联系着宇宙的永恒,音乐的可能性与功能超越其它一切艺术之上。对比文字,他曾经这样说:“音乐比文字更有力;音乐和文字结婚就是王子与乞儿结婚。”
   现在,我却要在做这种无力的事情,以有限的文字来阐释无限的音乐。这本小书,其实就是在做这种王子与乞儿结婚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谁又能够说非得王子和公主才能够结婚,而王子和乞儿结婚的童话,为何就不能够成为我们的一种想像和现实?
   就让我试着来做一次。
   其实,音乐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和文学的发展有非常相似乃至神似的方面。
   它们存在的方式都是以时间为单位,读文学,要一页一页的看,听音乐也要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听,它们都不像绘画,雕塑,一幅绘画我们瞬间就可以把它看完,用不着时间流淌的过程,即使雕塑的背面你看不见,放一面镜子也就看见了。尽管音乐和文学的材料不同,音乐的材料是乐器和人的声音;文学的材料是文字。在一句话当中只能有一个主语,如果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同时发出各自的一种声音,那将是一种新的声音,却是一种杂乱的声音,我们什么也听不清的声音。而乐器放在一起,发出各自的不同声音,合在一起却可以是非常好听音乐。在那里,每种乐器都是一张嘴,可以在同一时间,形成一种众神喧哗,多声部的效果,这就音乐的神奇。但是,文学完全可以向音乐学习,巴赫金就创造了复调小说的理论,文学的叙述角度也可以是多声部的,形成一种交响的效果。
   同样,音乐早在几百年前就曾梦想过和文学的联姻。贝多芬就喜爱文学,借助歌德和席勒的诗融入他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更是与文学有着割舍不断的因缘。一部《浮士德》、《麦克白》和《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曾经演绎出多少风格不同的美妙音乐。听《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中结尾佩利亚斯异父同母的兄弟戈洛悔恨交加而梅丽桑德死去时候的音乐,勋伯格用的是小提琴,西贝柳斯用的是大提琴,福莱用的则是长笛,德彪西用的则是整体的弦乐。乐器选择的不同,很能说明他们内心的潜台词不尽相同,各自情感的表现方式的不尽相同。小提琴不绝如缕袅袅散尽,将心声轻轻地倾诉;大提琴琴声呜咽盘桓,将爱深深埋藏在心底;长笛则哀婉典雅,有一种牧歌般寥廓霜天的意味;弦乐的哀婉,不绝如缕,最后以柔弱至极的和弦结束,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音乐家对表现同一题材甚至同一规定情节中的音乐元素之一--乐器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不尽相同,都源于文学都他们的共同启发,燃起他们不同的想像,拓宽了他们的创作空间。
   看来,音乐与文学各有其长,可以相互借鉴,当然这种借鉴不是“输血”式简单的方式,而是一种相互的营养吸收,彼此素质的培养。学文学或学别的学科的人懂一点音乐,学音乐的人懂一点文学,彼此给予营养,是很有好处的。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树立了我写这本书的信心,也明确了写这本书的初衷。
   我希望在这音乐欣赏十五讲中,讲的不是干巴巴枯燥的教材讲义,而能够好看,因为这是我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或学生在听这门课的时候,就像音乐本身好听一样,能够真正在欣赏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你打开书的时候,音乐会开始了,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合上书的时候,音乐会结束了,月光如水,晚风正在吹拂着,音乐还荡漾在你的心旷神怡的感觉中。
   我希望干净简练,所以,我在那么多音乐家中,删繁就简,最后只剩下三十位,每一讲讲两位。像是把主要的树干勾勒出来,其它的枝干可以按图索骥自己去寻找了。线条清晰了,地图上的路标清晰了,我们也许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寻找我们要去的地方,十五讲就像是十五条道路,三十位音乐家就像是分别站在每条路口上的向导,带领我们和我们想要见到的音乐家和他们的音乐一起拥抱相逢。
   我希望以人物串连起音乐史,哪怕是粗线条也好,让人物在史的背景中有了立体感而显影凸立,让史在人物的衬托下有了生动的细节与血脉的流淌。在这本书中,我们毕竟讲了那么多的音乐,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一直讲到了现代音乐的诞生。四百年的漫长历史,音乐真的像是一条河在向我们流淌而来,那么多不同派别不同风格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音乐家像是河里的鱼群一样翻滚着向我们涌来。只有把他们的性格命运尽可能细致生动地描述下来,他们的音乐才能够更深入我们的内心;只有把他们放到整个历史的脉络里,你才能发现他们的音乐除了好听或不好听之外存在的意义。我想,不管我们学文学也好,听音乐也好,把它放到一个历史大背景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它,认识它。音乐就像文学一样,没有大历史的眼光作为背景,很难体会其中的乐趣,打一个比方:如果我们不是以一个大历史作为背景去理解古代的白话小说是一种拟书场形式,现在就会对里面的许多程式感到可笑,觉得很笨;也就不会对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出现的第一篇以主人公我出现的小说的叙事角度的重要意义有深切的认识。同样,如果我们缺乏对个案的具体的分析,也许一切会变得大而无当,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恐龙架子。
   我希望在这样的音乐史里面能够看到人类的无与伦比的智慧、天才的创造能力,以及何等丰富的想像力。我们知道,音乐最初的发现起源于对空气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的理解和创造。一部音乐史其实人声与乐器在空气中振动不断发现与创造的历史。从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合唱到亨德尔的清唱剧,一直到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从舒柏特的艺术歌曲到舒曼到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从蒙特威尔第到巴赫对乐器的顶礼膜拜和发掘,从贝多芬奠定了交响乐的艺术形式,一直到后来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对器乐新的理解与创造,一直到勋伯格彻底对调性的打破和十二音体系的建立……音乐微妙的变化,情感曲折的选择,潜在价值的判断,都在音乐这样的人声与器乐的变迁中折射出时代的光彩与音乐家探索的足印,同时也折射出人类同奇妙大自然交融的轨迹。如果从这一点意义而言,人声是音乐投向大自然的回声,器乐则是大自然给予音乐的一面镜子。
   我希望在音乐的发展中探索创新与保守之间的关系。在艺术中,创新与保守的意义各自不同,并不是我们社会学平常意义上的理解的那样唯新是举,而保守则只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的颓败。纯粹的古典精神如巴赫那样的掌玉玺者,同浪漫派的革新人物如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乃至勋伯格所存在的价值是同等重要的;而同后浪漫主义时期如勃拉姆斯那样古典主义保守派的隐士,尽管他们对于音乐的贡献不尽相同,对于音乐的价值同样也是一样不分伯仲的。它只是提供给我们那样缤纷多彩的音乐,告诉我们世界的多种多样的之外,还告诉我们人类在发展之中观念的变化与人性激情永不枯竭地演绎,这演绎才能够带来音乐生命与人类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因此,一部音乐史也就人类历史的缩影。在我们的祖先之中,他们从来不缺少创造革新的能力,也不缺少对古典精神的操守,而这样两个方面,我们现在都是匮乏的。我希望音乐能够带给我们这样的弦外之音的思索。
   我希望音乐能够为历史留下声音的注解。书写任何时代的历史,都需要恢弘的手笔,也需要生动的细节,填充那些恢弘之间留下的空白和缝隙。而任何一个时代的背景需要苍茫的图画大写意为其渲染,也需要声音为其伴奏,音乐背景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伴奏。我们便能够从帕勒斯特里那触摸到中世纪的脉络、从巴赫看到巴洛克的辉煌,从贝多芬看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看到世纪之交的波诡云谲。我们便能够在读完浩瀚的政治经济历史或其它学科历史之后,有了一部声音历史的伴奏,把我们人类的历史领略得更为活色生香。音乐便是我们人类历史存在的声音与表情。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这些。断断续续,从春天写到冬天,我只是努力做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无论我是不是做好、做到了,我都要非常感谢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是他将这项任务信任地教给了我。说老实话,起初我不敢接受,因为我学的毕竟不是音乐专业,所有的一切只是对音乐的业余爱好,写几篇单摆浮搁的文章可以,写一本通识课的教材,我怕力不胜任。是温老师的鼓励,在我写出了十五讲的详细提纲后,又是他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之后,这本书才得以完成。
   我一直这样以为,应该感谢这个世界创造了音乐,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无论你是读什么专业的,懂得一点音乐,在你自身的素质教育也好,在自己的青春成长也好,都是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拥有美好的音乐,每天能够荡漾在我们喜欢的旋律之间,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