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
 
   
查看大图

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

《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介绍了广东“采茶”的美学特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因茶事而起。二是草根做主。广东“采茶”,生在民间,长在民间,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在偏远乡间活动。村夫村妇是他们的观众,乡村草台是他们表演的场所。三是喜剧定调,粤北传统采茶戏,有两种喜剧类型,一类是歌颂劳动与爱情的抒情喜剧,一类是讽刺贪官污吏、地主老财、流氓懒汉之类的讽刺喜剧。表现这一喜剧风格的,都是各式各样以丑行应工的喜剧性人物。这也反映了客家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四是载歌载舞的形式,农村观众喜欢看热闹的歌舞,所以在传统剧目

  • 商品编号:SJ2725
  • 商品重量:550.000 克(g)
  • 货  号:SJ2725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43
  • 作者: 范晓君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9787516124857
  • 出版时间: 2013-5-1
  • 版次: 第1版
  • 页数: 239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45.00
  • 销售价: ¥43.00
  • 节省: ¥2.00
  • 已经有148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系列:广府文化丛书

作者:范晓君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24857

出版时间:2013-5-1

版次:1

页数:239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由范晓君著。中国“采茶”文化区包括的范围很广,广东只是其中之一,《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探讨的仅是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的部分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余下的问题留待另一个课题继续研究。


【内容简介】:

  《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介绍了广东“采茶”的美学特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因茶事而起。二是草根做主。广东“采茶”,生在民间,长在民间,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在偏远乡间活动。村夫村妇是他们的观众,乡村草台是他们表演的场所。三是喜剧定调,粤北传统采茶戏,有两种喜剧类型,一类是歌颂劳动与爱情的抒情喜剧,一类是讽刺贪官污吏、地主老财、流氓懒汉之类的讽刺喜剧。表现这一喜剧风格的,都是各式各样以丑行应工的喜剧性人物。这也反映了客家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四是载歌载舞的形式,农村观众喜欢看热闹的歌舞,所以在传统剧目中有大量抒情性的歌舞表演。以上是笔者对广东“采茶”音乐文化各方面问题的思考,也是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进一步探索。


【作者简介】:

  范晓君,男,湖北荆州人。广东肇庆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擅长地方民间音乐研究,合作出版教材两部,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1项、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2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采茶”音乐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本书的研究范围、目的、意义 

第一章广东“采茶”的演变 

第一节采茶歌 

第二节采茶灯 

第三节采茶舞 

第四节采茶戏 

第二章广东采茶戏的分布及发展历史 

第一节广东采茶戏的渊源 

第二节从采茶三脚班到采茶戏班 

第三节采茶剧团 

第三章广东“采茶”音乐 

第一节粤北采茶戏唱腔曲集 

第二节传统采茶戏音乐分析(一) 

第三节传统采茶戏音乐分析(二) 

第四节现代采茶戏音乐分析 

第五节实例分析 

第四章广东采茶戏剧目 

第一节传统保留剧目 

第二节现代创作剧目 

第五章广东传统“采茶”的社会功能与定位 

第一节“采茶”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采茶”的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书摘】: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地(专区、市)、县专业文艺团体中,渐渐有了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采茶戏剧团担任专职作曲,他们将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作曲技术,运用到了采茶戏音乐唱腔的设计上,逐渐使采茶戏音乐唱腔有了新发展。 

一蓝曼及其音乐唱腔设计 

蓝曼,广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原处长,l963年毕业于广州音专民乐系,1969年末至1983年初,曾先后在韶关地区粤北文工团和粤北采茶剧团担任作曲及乐队指挥工作。期间,为粤北采茶戏《女儿上大学》(与秦超合作)、《园丁之歌》、《佘赛花》、《十五贯》、《真假王岫》、《恩与仇》、《红云岗》、《播种时节》、《一条金锁链》、《反击路上》、《阿三戏公爷》、《皇亲国戚》、《人生路》、《紫色风流》等一批剧目进行了音乐唱腔的设计。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广东省戏剧研究室编印的《戏剧艺术资料》第11期,蓝曼的《采茶戏曲音乐改革探索》①探讨了粤北采茶戏音乐唱腔的改革问题。文章主要就当时采茶戏唱腔设计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在进行人物角色的唱腔设计时,首先要确定人物的基调。对基调选择的准偏、优劣,往往对剧目音乐创作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它关系到剧种特征或是人物性格的确定性问题。因此,剧中人物的主要基调,应当是能刻画人物性格的剧种常用调(即最富剧种特征的曲牌)。在人物基调的选择上,以常用调为主(特别是主要人物和主要唱段),非常用调和杂调为辅。如改编的传统戏《阿三戏公爷》,主角阿三——[对花调],卖唱姑娘用[路调]、[小补缸调];《拦车》,主角赵满松——[斑鸠调]、[十月花];《红云岗》,女主角英嫂——[牡丹花]、[长歌],男主角方铁军——[双牵手];《人生路》,男主角高加林——[牡丹花]、[反线(弦)长歌]和[芙蓉哭调],女主角刘巧珍——[照镜子]等。 

粤北采茶戏音乐有南北两路不同声腔风格,南路优美抒情,北路高亢粗犷。调性色彩迥异。在小戏中,两种声腔不宜结合使用,否则,会产生不协调感。如在小戏《阿三戏公爷》中,只采用南路曲牌;《拦车》只采用北路曲牌。而在《白蛇传》、《皇亲国戚》、《人生路》等大型剧目中,则两路曲牌并用。 

蓝曼在写作该文时,已有了20年的采茶戏音乐唱腔设计的实践,在文章中,他也列举了自己的作品,进行实例分析。他自己在进行粤北采茶戏唱腔设计时,参考了当时大剧种(如京剧)以及歌剧音乐创作的手法,运用了主腔贯穿手法进行人物的唱腔设计。主腔贯穿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曲牌体唱腔中的贯串;二是在板式变化体中的贯穿。前者常保持曲牌的基本面貌,后者是曲牌的变体。

……


【插图】: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