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中国花儿教程——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
 
   
查看大图

中国花儿教程——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

《中国花儿教程》主要讲述了,《花儿十讲》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听取得失,受到了院内外民族音乐学界的肯定与好评。为了更进一步充实完善,现经刘明院长和刘同生研究员进行增补修订成一部较为规范系统的《中国花儿教程》,作为正式的中国传统音乐著作出版。希望新版的《中国花儿教程》能够为培养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优秀艺术人才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而且作为一本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振兴优秀民族文化的著作能够开一时之风,启发和带动宁夏大学的教师们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编写更多更好的实用专著,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创新发展中国文化

  • 商品编号:SJ2952
  • 商品重量:400.000 克(g)
  • 货  号:SJ2952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37
  • 作者: 刘明,刘同生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9787516127377
  • 出版时间: 2013-7-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161000
  • 页数: 143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38.00
  • 销售价: ¥37.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182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系列: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

作者:刘明,刘同生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27377

出版时间:2013-7-1

版次:1

页数:143

字数:161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中国花儿教程——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编著者刘明、刘同生。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是黄土地上的山歌民曲。自从“花儿”诞生以来,它就真实记录着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命运,演唱着来自辽阔土地上的喜怒哀乐。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花儿”的故乡之一,流传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和银南地区的回族花儿,是一种具有独特民族地域色彩的歌种。近几年,在宁夏民族团结、经济跃进、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适时提出了“小省办大文化”的战略主张,力图将花儿这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歌种,打造成为服务宁夏、宣传宁夏的文化精品。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并实施“小省办大文化”的战略部署中,宁夏大学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有责任、有义务为自治区的文化繁荣和文化精品工程的打造献计献策,积极行动。


【内容简介】:

  《中国花儿教程》主要讲述了,《花儿十讲》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听取得失,受到了院内外民族音乐学界的肯定与好评。为了更进一步充实完善,现经刘明院长和刘同生研究员进行增补修订成一部较为规范系统的《中国花儿教程》,作为正式的中国传统音乐著作出版。希望新版的《中国花儿教程》能够为培养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优秀艺术人才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而且作为一本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振兴优秀民族文化的著作能够开一时之风,启发和带动宁夏大学的教师们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编写更多更好的实用专著,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创新发展中国文化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刘明,回族、籍贯北京、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宁夏区委会七届委员、文化出版专委会副主任,民进宁夏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宁夏大学阿拉伯音乐研究所所长、宁夏大学文化建设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曾先后赴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日本交流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现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第六届理事;中国管乐学会理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编委;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青联委员、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宁夏第六届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音乐家协会理事、管乐学会副会长;宁夏高教学会理事。

  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支持出版学术著作《世界伊斯兰体系下的中国回族音乐》、独著《小号演奏艺术曲集》、执笔广东省中小学实验教材——九年义务教育《音乐》1-12册教科书、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宁夏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现主要从事音乐表演及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


【目录】:

序言 

前言 

序章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民歌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特征与哲学思想 

第四节 中国民歌的独特形态特征 

第一章花儿的名称、属性及其传播流布情况 

第一节花儿的名称与民族地域属性 

第二节 花儿的源流与花儿采录整理的历史状况 

第三节花儿的分类 

第二章广泛传唱的河湟花儿及其音乐、文学、民俗特点 

第一节 河湟地区的人文环境与河湟花儿的形成发展 

第二节河湟花儿的调式与旋法特点 

第三节河湟花儿的曲式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第三章老的生殖崇拜与花儿会 

第一节花儿会考源 

第二节 具有独特色彩韵味的羌藏花儿与青海花儿会 

第四章 花儿族中的一支靓丽奇葩——陇山(六盘山)山花儿 

第一节 陇山(六盘山)山花儿的历史源流及传承发展概况 

第二节 陇山(六盘山)山花儿的音乐文学特征 

第五章花儿歌种的保护开发与演绎发展 

第一节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节 民歌花儿的开发利用和创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全面启动实施的大好形势下,在“以文化上的坚持发展为主导,进一步促进经济上的持续发展”的总体方针指导下,宁夏各级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利用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掀起了一个以“花儿”为主题打造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精品文化热潮。花儿进课堂,全民保护传承宁夏花儿这种具有浓厚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精品的热潮正在兴起。

  其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早在1994年,就根据国家教委的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编出过一套包括宁夏民歌、乐器、舞蹈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乡土教材》,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区推广试用,取得一定效果,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启动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在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心的指导帮助下,从2007年始,在区、市、县一些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专院校尝试把花儿、民歌、民间乐器、民间剪纸、工艺、舞蹈、曲艺等引进教学体制,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指导,以请花儿歌手现场演唱或学唱几首早已在社会上流传的花儿令调为主,缺乏系统的讲解、欣赏和分析,对花儿深厚的历史、人文、民俗价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以及其在音乐、文学、民俗、演艺等方面的实用价值等都缺乏认识和了解,尚达不到全面系统普及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新一代文化艺术人才,增强全民传承保护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的目的。

  把广博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引入教学机制,实行中西两个并举、以中为主的多元化教学体制,这是执行国家教委的统一规划,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新一代实用人才的大事。国家教委和全国各地院校,陆续组织学者专家,编辑修订了各种统一的教材、课本和辅导教材。但有些大、中专院校由于条件所限、师资缺乏,只好采取外聘交换的方法,尽量多开课程、办专题讲座,以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宁夏民族音乐学家刘同生研究员,自五十年代起,就陆续应聘为宁夏大学音乐系、宁夏艺校、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讲授中国音乐史和中国传统音乐课,并多次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花儿美欣赏讲座(《从宏观和微观多种视角认识欣赏花儿》),并陆续以顾问、特邀名义,协助中央电视台和宁夏电视台录制推出过《西部之声·宁夏篇》、《西部之乐·宁夏篇》、《魅力12.回族宴席曲》、《民歌中国》、《花儿的家乡》、《宁夏黄河采风行》等专题电视音乐片。现虽年过古稀,仍继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音乐的保护开发贡献专长,发挥余热。

  自近现代以来,在专业音乐教育中,以西代中,忽视或取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现象,造成许多学子对民族民间音乐基础知识的浅薄或无知。为进一步贯彻“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创新发展精神,培养具有开拓振兴现代中国多元化音乐的创新型人才,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靳宗伟等专家学者的策划支持下,拟逐步将中国传统乐理和民歌、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引入教学机制,“花儿进课堂”举办“花儿”专修班,成立“花儿”演唱组等,就是首批开创的有益尝试。为此,我和刘同生研究员,将已在我院试教两年多的《花儿十讲》重新修订整理,编成一部学术性、知识性、欣赏性、实用性并重的花儿教程,作为大专音乐院校和研究生班中国传统乐学的基础教材,纳入教学体制。


【书摘】:

洮岷花儿是一种专门在古洮洲和岷州两地花儿会上即兴对歌、谈情野合时唱的山歌。据郭沫若《释“祖”“妣”》考证,在名山胜地或桑间濮上聚众对歌野合,是一些古老民族自古传承的休憩娱乐、繁衍子孙后代的传统习俗。甘、青两地至今仍保持着这种原始氏族社会的风俗,与古羌族长期在这一带活动生息、融合传衍有一定的传承关系。洮岷花儿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为岷县卓尼一带花儿会上演唱的《阿欧令》(又名《扎刀令》),北路为临洮莲花山花儿会上演唱的《莲花山令》,两者都是一字对一音,一句主腔自由重复,后接一句合腔的古“相合歌”的演唱方式。一种腔调即兴填词对歌和七字句单字尾等特点,与广泛传唱的河湟花儿格律结构虽有一定的交融关系,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 

2.羌藏花儿:青海的花儿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骡马大会或农贸集市之机,聚众唱歌娱乐休憩的新花儿会,一种是与洮岷花儿会形式内涵大致相同的古老花儿会。后者在乐都瞿昙寺,民和峡门松山湾、互助、丹麻、大通老爷山等地都有花儿会。参加者多为信仰佛、道、喇嘛教的土族、藏族或当地汉族人(与洮岷一带的汉人一样,多为宋元时期归化的氐羌人,史称土番)。也是借朝山祈福祈雨求子之机,游山逛景、对歌联姻交友娱乐时演唱的带有浓厚羌藏味的花儿调子,当地人多称为“少年”。因其令调文词民族化地方化的痕迹比较鲜明,甘、青两省的花儿研究家们曾将其列为河湟花儿的四大流派之一,称其为青海牧区羌藏花儿或民和土族少年。 

3.撒拉族、保安族花儿:这是青海循化和甘肃临夏大河家及新疆伊犁一带撒拉族、保安族聚居地流传的花儿,这两个民族都是性格勇敢开朗,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传唱河湟花儿的过程中,用本民族的传统音调和藏族“拉伊”(情歌)的音调,创新发展了许多调式韵味独特、夹有大量民族语言的令调。因而,甘青两省的花儿研究家们将其列为河湟花儿的四大流派之一,称为撒拉保安花儿。 

4.六盘山回族山花儿:陇山(六盘山)地区,是我国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古代匈奴氐羌等部族游牧繁衍之地。殷商时封为周之属地,周文王联合羌胡部族灭商后入主中原,封为属国,出现了“弦诵早闻周礼乐,羌胡今着汉衣冠”的时代。春秋战国时为先秦的属地,因不服管理作乱犯上,为秦所灭,《史记·秦本纪》对此有所记述,《诗经·小雅》中记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犬戎)于襄”、“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古原州即今宁夏固原地区)”。 

……


【插图】: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