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陆正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33613
出版时间:2013-9-1
版次:1
页数:252
字数:256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歌曲与性别: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分内外篇,十二章,分别从歌曲的文本性别和文化性别,阐释了当代歌曲中特殊的性别性。
【内容简介】:
《歌曲与性别: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讲述性别不固定,在歌曲中尤其如此,偏偏性别问题是当代歌曲最核心的问题。自古至今,言男女之情是歌曲压倒性的主题。不仅歌分男女,而且亦男亦女、非男非女、不分男女的歌中也充满了性别性。歌曲的性别性是流动的,因为歌的文本身份,符号自我,文化主题都是流动的。笔者从事歌曲研究十余年,从事性别研究亦有十余年,这两个课题合流后,漩涡转动更有妙趣。
【目录】:
导论
内篇 歌曲的文本性别
第一章歌曲的性别结构生成
第一节呼应结构
第二节“兴”为一种特殊的呼
第三节歌词的内部性别呼应
第四节歌词与音乐的性别呼应
第五节歌词与文化语境的性别呼应
第二章人称与歌唱主体的性别
第一节歌曲的基本表意模式
第二节表意模式的三层言说主体
第三节四种人称关系变体
第三章歌曲文本的性别身份
第一节文本身份
第二节文本的性别身份
第三节文本身份与歌曲分类
第四章男歌与女歌
第一节男歌的文本特点
第二节女歌的文本特点
第三节男歌、女歌文本的性别差异
第五章男女间歌
第一节男女间歌中的性别角色
第二节男女间歌中的性别呼应
第三节 冲突与复调:男女间歌中的新模式
第六章跨性别歌与无性别歌
第一节跨性别歌的文本特点
第二节跨性别歌的性别间交流意义
第三节无性别歌的文本特点
第四节无性别歌中的性别偏边
外篇 歌曲的文化性别
第七章歌曲文化性别的传播机制
第一节歌曲传播的主体播散
第二节歌曲文本创作的性别意图
第三节歌手赋形性别意图
第四节歌众传唱的实践性别
第五节歌曲伴随文本的性别建构
第八章歌曲的叙述转向与性别新伦理
第一节歌曲的两种构造成分:抒情与叙述
第二节歌曲的意图时间性
第三节叙述三素的凸显
第四节歌曲叙述中的性别伦理
第九章女歌中的女性自我矮化倾向
第一节他者眼中的“美”
第二节女性矮化的几种异形编码
第三节爱与权利的二项悖论
第十章摇滚歌曲的阴柔化倾向
第一节摇滚歌曲的文本性别
第二节摇滚歌曲的性别历史演变
第三节阴柔化不是女性化
第四节摇滚阴柔化的双重意义
第十一章歌曲中的情感焦虑
第一节歌曲中的焦虑主题
第二节情歌中男性的焦虑
第三节情歌中女性的焦虑
第四节跨性别歌中的情感焦虑
第十二章“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性别诉求
第一节“风”与“中国风”
第二节 中国风歌曲的几种性别编码
第三节中国风歌曲的性别含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书摘】:
但通常来说,由于形象歌曲的目的在于宣传,它借重歌曲是一种歌众不断重复传唱的艺术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反复使用,达到象征符号的效果,得以大范围地流通,所以形象歌曲更多的是抒情式的,它占用了地素而不叙述故事。比如《延安颂》(郑律成作曲,莫耶作词,李双江演唱)、《太阳岛上》(邢籁、秀田、王立平作词,王立平作曲,郑绪岚原唱)、《太湖美》(任红举作词,龙飞作曲,黄静慧原唱)。但在当代歌词中,地素成为一个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参与故事的叙述,比如汪峰的《晚安,北京》(汪峰词曲兼原唱),还有朴树的《白桦林》(朴树词曲兼原唱):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 来这片白桦林
歌中的“白桦林”是战争岁月中一对年轻恋人忠贞爱情的见证,也是战争的残酷和爱情的浪漫强烈对比效果的重要依托。方文山作词的《上海1943》(周杰伦作曲兼原唱),歌题上地素和时素就凸显出歌词的叙述效果,此歌并不是为上海作形象宣传,而是一段历史中的爱情故事: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 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得好慢
老街坊小弄堂 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 回头看的片段有一些风霜
老唱盘旧皮箱 装满了明信片的铁盒里藏着一片玫瑰花瓣
这首歌词似乎是一段回忆式的叙述,一个个表现“上海1943”的画面:“小弄堂”“白墙黑瓦”,在这个更具体化的地素上,“老唱盘”“旧皮箱”“装满了明信片的铁盒”“一片玫瑰花瓣”这些意象一一推进,虽然没有鲜明的人素出现,但是因为地素造成的空间锚定。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