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20世纪中国笛乐
 
   
查看大图

20世纪中国笛乐

《20世纪中国笛乐》由萧舒文所者,本文以20世纪为一个时间分界点,首先对20世纪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再陈述20世纪中国笛乐的发展,对中国笛乐经典进行了一系列再塑造、再定位。 本书内容包括草根中的笛乐、全国性音乐活动、作曲家与笛乐创作、20世纪女性笛乐演奏者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商品编号:SJ3123
  • 商品重量:600.000 克(g)
  • 货  号:SJ3123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32
  • 作者: 萧舒文 著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 9787503949517
  • 出版时间: 2013-11-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183000
  • 页数: 251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33.00
  • 销售价: ¥32.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172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作者:萧舒文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49517

出版时间:2013-11-1

版次:1

页数:251

字数:183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笛乐》由萧舒文所者,本文以20世纪为一个时间分界点,首先对20世纪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再陈述20世纪中国笛乐的发展,对中国笛乐经典进行了一系列再塑造、再定位。《20世纪中国笛乐》内容包括草根中的笛乐、全国性音乐活动、作曲家与笛乐创作、20世纪女性笛乐演奏者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结论 

一、“笛”字历史——“笛”之界定 

二、历史中的笛 

三、20世纪笛乐研究 

第一章 1900—1952:蛰伏民间暗飞声 

第一节 草根中的笛乐 

一、以笛为核心的表演形式 

二、笛手·“吹笛佬” 

第二节 走进“现代” 

一、乐会、社团中的器乐概述 

二、民族管弦乐队组建初期的笛 

第二章 1953—1965:草台到舞台 

第一节 全国性音乐活动 

一、国家舞台上第一声鸣唱:“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二、响亮登场:“全国音乐周”与笛乐舞台独奏 

三、“被树立”的典型:“国家在场”与笛乐舞台独奏形式 

四、“全国音乐艺术学院(校)笛子专业教材会议” 

第二节 由俗入雅 

一、笛乐“南、北派”疑议 

二、以民间音乐为依托的早期笛家 

第三节 一管竹笛—两种音色 

一、身份变异:文艺团体中的笛家 

二、持笛的教授 

第四节 破立之间——20世纪笛类乐器改良与改革 

一、笛类乐器改良 

二、改良述评 

三、余音 

第三章 1966—1976:红色漫紫竹 

一、“文化大革命” 

二、红色经典:“文革”时期笛乐 

三、“帽子下”的人生 

第四章 1977—2000:世纪末的华丽 

第一节 从“一”到“多”的发轫 

一、高考制度恢复 

二、音乐院校笛乐教育 

第二节 群英会:全国音乐大赛 

一、民族器乐大赛 

二、全国音乐作品评奖 

第三节 作曲家与笛乐创作 

一、一身兼二任与二任离一体 

二、作曲意识 

三、小结 

第四节 独奏音乐会的时代 

一、个性化表达 

二、一个人·一根笛·一台戏——“俞逊发笛子独奏音乐会” 

第五节 20世纪女性笛乐演奏者 

一、花儿的姿态 

二、“他者”的目光 

三、女性自我身份认同 

第六节 经典再塑造:海峡两岸笛乐交流 

一、台湾笛乐发展回顾 

二、两岸笛声停不住 

三、轻舟已过万重山 

结语 

附录一 20世纪笛乐大事记 

附录二 “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表演者及演出曲目 

附录三 1949—2005年台湾笛曲作品 

参考文献 

致谢


【书摘】:

访谈之中,他并不刻意张扬自己在演奏技术上的“发明”,上述技巧名称并非他所自定,而是后辈总结得来,对此,他不置可否,一笑置之。谈起技术突破,实际上都是源于音乐需要,如气震音运用,在他的眼中就是心中“歌唱性”的延伸,也未曾想使其成为个人演奏范式、风格特征。指法技术上的追求是为准确音高,才能表达音乐韵味。“律有数、韵无穷”就是访谈中刘森刻意表达的音乐美学观,音律是具体振动数字,演奏技术可以探究,但韵味则是无穷尽的。

  (3)中国笛子吹奏外国音乐

  自20世纪50年代笛子登上独奏舞台,几乎所有笛曲都与民间音乐息息相关,当时较为出名的笛家大多数来自民间,经由调演、音乐周等活动而名满全国。充满草根气息的笛乐就如同一张能发出声响的名片,在外国贵宾到访之际,可作为招待,向外宾推介、展示中国文化。在此类交流活动中,演奏家们既向外展示本国音乐,也向友邦学习当地音乐文化,将所接触的外国音乐以中国乐器演奏,自然也是一种友好的象征。再者,外国贵宾到访,出于礼节演奏他国音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演奏家而言,演奏外国音乐是一项学习、一种挑战、一份荣耀,也是一个任务。

  当时的信息交通并未像21世纪这般四通八达,天涯若比邻,能够出访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或担当招待外国贵宾等任务的演奏家,才能有较多机会吹奏外国乐曲。刘森出于工作需要以及对演奏技巧探索,比起当时其他笛家,在演奏外国音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他所移植《霍拉舞曲》、《云雀》等,由于音乐语言有别于中国民间音乐,新鲜感十足,震撼力强大,在当时亦受到中国听众喜爱。4.谱系的断裂——传承关系改变1954年,16岁的青年刘森参加工作,进入专业音乐团体,青年才俊,名满天下。与同时代笛家相较,刘管乐、冯子存、陆春龄等人都曾长期浸濡在民间乐种,而后踏上专业道路。生长于北京的刘森,虽受家学熏陶,积极向民间学习,但要明确道出他的作品与特定民间音乐之间的关联,又非三言两语能道破。

  刘森清新、潇洒、秀逸的音乐风格,像朝阳般活力四射,感染无数听众。相对于冯子存、刘管乐等人豪迈、粗犷的北方风格,有别于陆春龄江南丝竹的温婉秀美,业内始以“新派”称之,一说兼容南北,另说则是指独树一格。“新派”一词最初出自于何人之口?源自何种因缘际会?已无从考证。然“新派“一词见诸文字,则是1984年《简广义笛曲创作诌议》:

  五十年代后期,“新派”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其特点,既不是南派,也不像北派,对传统笛子技巧掌握得好,但是演奏现代创作乐曲为主。刘森以一曲《牧笛》征服了听众,使“新派”站稳了脚跟。之后,“新派”人物成长之快如雨后春笋,简广义则是其中之一。

  若论及“流派”问题,除溯其渊源外,还需考虑传承情况。刘森只有简广义(1944-2000)、黄尚元(1944-2006)两位弟子“登记在案”①,余者向他问学请益虽多,但都未受长期指导。②创作并演奏《牧民新歌》而遐迩名闻的简广义,是刘森的高徒,也是公认刘森演奏风格继承者:“简广义是刘森大师正宗的笛子传人,他大扬了笛子如歌之风韵,承继师父之笛子须兼容‘二人台’之刚毅,广东音乐之清柔的特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③黄尚元则是在附中毕业后,赴内蒙古艺校担任笛子教师。

……


【插图】: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