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我与音乐和音乐家
 
   
查看大图

我与音乐和音乐家

《我与音乐和音乐家(精)》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王次炤先生的著述、文论合集。《我与音乐和音乐家(精)》收录了:《贝多芬在中国》;《倡导教学相长、同窗相助的学风》;《音乐美学研究的立足点》;《关于建设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几点想法》;《博罗尼亚进程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开端》;《电子音乐漫谈》等作品。

  • 商品编号:SJ3239
  • 商品重量:650.000 克(g)
  • 货  号:SJ3239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56
  • 作者: 王次炤 著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 9787806929179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第1版
  • 页数: 517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58.00
  • 销售价: ¥56.00
  • 节省: ¥2.00
  • 已经有155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作者:王次炤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929179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页数:517

开本:32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调和”“冲击”与三种文化意识》;《音乐美学在新文艺思潮面前的思考》;《划时代的交响——“三高”爱乐之友交响音乐会纪实与评价》;《尊重历史弘扬优良学术传统——为原南京国立音乐院吴伯超院长诞辰周年而作》……《我与音乐和音乐家(精)》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王次炤先生的著述、文论合集。


【内容简介】:

  《我与音乐和音乐家(精)》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王次炤先生的著述、文论合集。

  《我与音乐和音乐家(精)》收录了:《贝多芬在中国》;《倡导教学相长、同窗相助的学风》;《音乐美学研究的立足点》;《关于建设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几点想法》;《博罗尼亚进程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开端》;《电子音乐漫谈》等作品。


【作者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院长。开设《音乐美学基础》等7门课程,著有《音乐美学新论》等著、译作9部,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百余篇。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和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等称号和耶鲁大学Sanford Medal荣誉勋章。曾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等奖、中国音乐金钟奖 等奖、中国文艺评论奖一等奖等奖项。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人民音乐》主编等职。


【目录】:

散文与记事

1.我与音乐结缘

2.一位纯粹的学者——回忆蔡仲德先生

3.坦荡的胸怀学术的人生——回忆蓝玉崧先生

4.难忘的记忆——与江定仙先生相处二三事

5.九寨沟的声色断想

6.通往蜈支洲岛的道路

7.从正乙祠戏楼到九剧场

8.母亲·亲情

9.泰晤士河上的音乐回响

10.共和国的精神

11.家史

12.莱蒙湖畔的音乐故事

13.超常的智慧杰出的才能

14.金湘老师的情怀

15.孜孜不倦璀璨人生

16.正直的人生光辉的业绩——祝盾教授从教50周年献词

17.胡坤重返舞台

18.与胡坤相处的日日夜夜

19.我所认识的邵恩

乐评与序言

1.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社会音乐活动家——为画册《一代宗师赵讽》作序

2.中国新音乐理论的奠基者——为《跋涉人生——音乐回忆录》写序

3.无伴奏清唱剧《桃花扇》审美阐释

4.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5.郭淑珍中国作品演唱和教学述评

6.技巧与风格的超越艺术与人格的完美——为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作序

7.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传统与当代的结合——音乐学家于润洋

8.于润洋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为《庆贺于润洋80华诞学术文集》作序

9.于润洋学术思想研究

10.林石城先生对琵琶专业教学的杰出贡献

11.一本值得重视的琵琶文论集——为《陈泽民琵琶文论集》作序

12.歌剧表演艺术的新收获

13.第一个登上国际领奖台的中国指挥——水兰

14.指挥台上的新秀——水兰毕业音乐会听后

15.中国交响乐的一支生力军——澳门乐团北京首演评述

16.生命之声艺术之情——为《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作序

17.珍贵的音乐图像——为《中国古代音乐图像》作序

18.博采众长立足民间——为《曾永清笛子独奏曲选》作序

19.艺术之树永远长青——为扬鸿年《合唱训练学》作序

20.中央音乐学院的学术奠基者——为《马思聪全集》作序

21.发人深省以史为鉴——为《毛宇宽音乐文集》作序

22.分析中的评价评价中的学术——为龚晓婷《熟悉中的惊奇——陈怡混合室内乐创作研究》作序

23.杰出的文化琴人——为“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暨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作序

24.一位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音乐学者——为《廖辅叔的乐艺人生》作序

25.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不断探索——“王国潼从艺六十年暨教学五十周年活动”序言

短论与致辞

1.“调和”“冲击”与三种文化意识

2.音乐美学在新文艺思潮面前的思考

3.划时代的交响——“三高”爱乐之友交响音乐会纪实与评价

4.尊重历史弘扬优良学术传统——为原南京国立音乐院吴伯超院长诞辰100周年而作

5.贝多芬在中国

6.倡导教学相长、同窗相助的学风

7.就职感言

8.音乐美学研究的立足点

9.关于建设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几点想法

10.博罗尼亚进程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11.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开端

12.电子音乐漫谈

13.揭开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新序幕

14.在艺术中思考在思想中行走——在赵宋光学术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15.一本集教育、学术和艺术为一体的历史读本——初读《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6.让音乐属于每个中国人——音乐教育系建系十周年献辞

17.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文论与演讲

1.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教学成果

2.发扬优良传统创造美好未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建院70周年典礼上的讲话

3.中国大陆音乐美学教学现况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4.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赴美培训心得

5.中国青少年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6.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未来

7.开拓进取群星荟萃——中央音乐学院建院55周年暨国立音乐院建院65周年献辞

8.繁荣音乐评论促进音乐发展——在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年会上的讲话

9.艺术院校实行学分制应该遵循的原则——在2002年全国艺术院校“学分制会议”上的讲话

10.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11.当代音乐学研究与学科的发展

后记


【后记】:

前不久,我去上海音乐学院参加活动,遇到林华先生。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林先生说他经常在《人民政协报》的副刊上看到我写的散文,他很喜欢。我感谢林先生的称赞,但没想到他很快就向出版社社长洛秦兄推荐出版我的文集。就在这次活动的第二天,洛秦兄就和我联系,希望我尽快把收集到的文稿发给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准备出版我的散文和散论集。

在这之前人民政协文史出版社张建安同志曾约我编一本散文和散论集,我已把收集到的文稿分类发给他。文稿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散文和记事”,散文主要发表在《人民政协报》,记事则多是报刊的约稿,写的是对音乐界老前辈的回忆。第二部分是“乐评和序言”,其中为数不多的乐评大多发表在《人民音乐》,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83年;序言则受朋友和同事所邀为他们的出版物所写的体会。第三部分是“短论和致辞”,短论主要针对音乐界和文化界的种种现象而提出的一些个人的议论;致辞则由于本人多年来担任行政职务和兼任一些学术团体的负责人,不得不参加各种活动并作开幕或闭幕发言,其中有些稍有价值的发言内容被整理后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第四部分是“文论与演讲”,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思考和认识。大多是在各种教育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有些是国外考察和培训的总结和体会。这部分内容主要发表在艺术院校的学报上。遗憾的是,建安同志不久调离出版社,文集出版一事也就暂时搁浅。

可喜的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帮助我弥补了这个遗憾。得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的出版消息后,我就把现存的文稿发给洛秦兄,请他审阅。洛兄第二天就给答复,明确表示文稿很好,可以出版。并且给我寄来几本样书,让我挑选印刷的版式。考虑到这本文集的主要内容是散文、序言、评论及有关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文论,没有收集我写的音乐论文,它不是一本纯学术的论文集;所以,我选择了小开本,以便读者携带方便。洛兄在出版上给与我百般支持,并安排范进德老师担任责编。范老师工作极为负责,效率也很高,致使这本文集很快得以出版。在此,我深深感谢林华先生的推荐、洛秦兄的帮助和范进德老师的尽职!假如这本文集真的能带给读者一些启示和快慰的话,也算是对上述三位朋友的回报吧。

王次炤

2013年9月28日于北京


【书摘】:

1998年10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和我失去联系30多年的中学母校——杭州第二中学的百年校庆邀请信,并要我提供一些资料作为著名校友刊登在校庆纪念册上。因为工作忙,我没有赶上校庆活动。但据说那次校庆庆典非常热闹,有许多老教师、老学生都“回家了”。大家尽情地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和中学时代的趣事。事后,有一位中学同学告诉我,我的相册和简历刊登在纪念册上,上面写着“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头衔。当年我上学时的音乐老师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她说:“我怎么不知道这个学生?他在校时,我正好担任学校的音乐教师啊!”可是,旁边的数学老师却兴奋地说:“这人我知道,是当年全校数学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不得了,10道超级难题两小时内竟然做对了6题!”在旁边的还有一位体育老师,他也认得我,因为我是当年学校校队的篮球队员,还是田径爱好者,曾经立志要“破十秒”百米世界纪录。

我从小学习自觉,尤其喜欢数学,从不让爸爸妈妈操心。上中学时,为了节省时间,中午在学校吃一顿饭。我把父母给我的午饭钱每天都省下一点来,积少成多作为买书钱。那个年代,虽然没有现在的“奥数”,但新华书店依旧有许多关于数学和几何的参考书籍。我几乎买遍了所有数学、几何的难题集和题解辅导。晚上回家,做完学校作业后就专心研究数学难题。爸爸妈妈睡觉了,我就在走道的一盏小灯下做题、思考,常常到深夜。

我非常喜爱体育,尤其喜欢田径和篮球。我是当时杭二中篮球队和田径队的队员(后来我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簇球队和武术队的队员)。篮球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兴趣,把它当做一种娱乐。但田径是我的事业,我曾立志破世界纪录,这也许是青年人的狂想吧。我同班同学倪宝富和我一样有破世界纪录的理想,我们是好朋友,每天风雨无阻在田径场上练习跨步跑。有时候雨下得很大,还是坚持练习。现在看起来真有点傻,但那时候的我们只有理想和年轻人的纯真,似乎不顾及任何后果。我还经常和倪同学去浙江图书馆借阅有关短跑的体育书籍,并把书中的图示用透明纸描画下来留作观赏和当做示范。破纪录的理想毕竟没有实现,但破纪录的精神却一直留在我们心中。倪同学后来去美国留学,据说很有成就。我也不错,在音乐教育界也做出了成绩。

说真的,中学时代我关注的是数理化和体育,音乐只是我的消遣品。但我的确非常喜欢它,而且从小就学会了许多乐器,也喜欢唱歌。记得小时候,我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有一把红木二胡,放在房间里做装饰,我很想试着玩一下。有一天,外公外出不在家,我就随手把它拿来玩,“杀鸡杀鸭”似得拉了一阵。没想到外公早就回家了,他只是站在门外听我拉琴。他进来对我说:“你喜欢就拿去玩吧。”想不到这竟然成为我学音乐的开始。后来,我又相继学了小提琴、笛子、口琴、手风琴、琵琶、三弦等等许多乐器。初中毕业时,我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杭二中又是全浙江省数一数二的名校,上高中理应是没问题的。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加上“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不得已于1966年11月26日赴位于海宁县钱塘江湾的浙江建设兵团(原乔司劳改农场)务农,当时我17岁。

下乡的生活真的是很无聊,假如你自己拿不住生活的准心的话,就会感到迷茫和郁闷,甚至会消沉和丧失意志。其实我也消沉过,但音乐帮助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下乡时除了衣服、被子和日用品以外,我还带了一支笛子、一把二胡和一把小提琴。这三件乐器是我当时的精神支柱。记得当时我经常在连队的一个未启用的澡堂里演奏乐器,那澡堂很大,声音的共鸣也很大。我每天让自己沉浸在巨大的回声之中,在音乐的怀抱中尽情享受。为了不影响别人的情绪,澡堂里的演奏我都选一些比较好听和抒情的乐曲,比如二胡曲《良宵》《二泉映月》,笛子曲《鹧鸪飞》《欢乐歌》,小提琴曲《思乡曲》《沉思》《F大调浪漫曲》等等。没想到,澡堂里的演奏竟成为连队里的兵团战友每天必听的习惯。偶尔有一天我没去那儿演奏乐器,大家都会觉得缺了什么似的,见到我也都会关切地询问原因。下乡初期,我仅仅把音乐当做消遣和爱好,至于想把它当做一种职业的向往,还是后来的事。P3-6

……


【插图】: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