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系列: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
作者:谈敬德 编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04519
出版时间:2013-12-1
版次:1
页数:127
字数:140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江南丝竹入门/休闲技艺系列/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由谈敬德所著,本书简介了江南丝竹的概貌,分走进“江南丝竹”,江南丝竹礼俗,学习江南丝竹的吹打乐器、弦乐器,乐队组合与演奏风格,怎样演奏好江南丝竹,曲目简说,江南丝竹的保护健康等8个部分,通俗易懂,易学好练,比较适合社区学员使用。
【内容简介】:
《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休闲技艺系列:江南丝竹入门》涵盖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涵养、休闲技艺、家庭理财、生活保健等方面,是实施浦东社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此书既是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课程制作的基础。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挖掘街镇社区学校特色课程,服务为先、强化指导,精心组织、严格把关,不断呈现和拓展社区教育此书资源类别的多样化,有助于推进市民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社区教育资源效益的放大和社区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简介】:
谈敬德,今年71岁。副研究馆员,历任南汇区文化馆副馆长、政协文体委副主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办副主任。孩提时代,开始接触丝竹。看见父亲拉二胡,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学吹笛,刚学一年,才学会《小六板》、《龙虎斗》两首启蒙曲,就为叔叔娶新娘参加丝竹迎亲队吹清音,一口气吹了五六里地。从此,他对江南丝竹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年时代,通过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上海群艺馆为各区县举办的音干班进修,使其对民族音乐、音乐理论打下了基础。1986年借至《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上海卷》编辑部,参加对市郊各地江南丝竹的采访、录音,接触了沪上许多班社与资深艺人,使其对江南丝竹音乐艺术认识得到了升华。事后主编了《南汇县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在《解放日报》上发表《风行乡里的江南丝竹》等文章,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了民间音乐记谱材料300多首,随后又创作了《浦东欢乐》、《古钟随想》、《小扳艄》等丝竹乐曲,分别参加了1992年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业余组)创作演奏比赛获创作三等奖、市工人文化宫白玉兰艺术团展演奖、浦东新区和2012年上海市江南丝竹比赛的一等奖和银奖。
【目录】:
总序/1
一、走进“江南丝竹”/1
(一)从“丝竹”到“江南丝竹”/1
(二)浦东地区丝竹活动简述/4
(三)浦东地区江南丝竹的入门曲/8
1.老六板/9
2.龙虎斗/9
3.悦乐(一)/10
4.悦乐(二)/11
二、江南丝竹礼俗/17
(一)江南丝竹传统礼俗/17
(二)新的时代赋予新的文化内涵/20
(三)浦东地区流行的传统小曲/23
1.小清香/25
2.老清音/25
3.上雀桥(一)/26
4.上雀桥(二)/27
三、学习江南丝竹的吹打乐器/30
(一)吹管乐器(笛子/箫/笙)/30
(二)打击乐器(拍板/梆子/铃/彩盆)/37
(三)曲调练习/41
1.婚礼进行曲/41
2.一点金/42
3.寒江残雪/43
四、学习江南丝竹的丝弦乐器/45
(一)拉弦乐器(二古月/中胡/欢胡)/45
(二)弹拨乐器(扬琴/琵琶/三弦/阮)/49
(三)《三六》系统乐曲/57
1.三六/58
2.一枝梅/61
五、乐队组合与演奏风格/62
(一)江南丝竹乐队组合/62
(二)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68
(三)六板系统乐曲/70
1.中六板/71
2.中花六板/72
3.阳八曲/74
六、怎样演奏好江南丝竹/76
(一)即兴加花/76
(二)多支曲牌的连缀成套/80
(三)练习曲目/82
1.云庆/82
2.欢乐歌/85
七、江南丝竹曲目简说/87
(一)传统曲目/87
(二)“八大曲”的由来/88
(三)练习曲目/91
1.行街/91
2.玉芙蓉/94
3.香篆曲/96
4.霓裳曲/97
八、江南丝竹的保护传承/100
(一)第一批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单位/100
(二)第二批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单位/109
(三)创新曲目/111
1.紫竹调/111
2.小扳艄/114
3.苏堤漫步/118
4.春晖曲/120
后记/124
作者简介/126
【序言】: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提出的宏伟目标。社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发展需求、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为所有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增强他们适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能力,让学习更便捷、更愉快、更有意义,是历史赋予社区教育的光荣使命。
浦东新区社区教育起步于浦东改革开放之初,历经20年风雨磨砺,如今已显示出勃勃生机。目前,浦东新区已经建立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协助、社会支持、社区运作”管理体系,创建了一大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团队等学习型组织。浦东新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10个街镇被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镇、11个街镇被命名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镇、6个街镇被命名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14个街镇被命名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创建达标单位,705个团队被授予上海市老年人学习团队。浦东新区社区教育各类培训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在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市民思想科技文化素养、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乡生活品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浦东新区将逐步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终身教育体制和终身学习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域覆盖、全体浦东居民受益的终身学习平台,通过提升学习力和文化力,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推进浦东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浦东新区社区学院组织编写了《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该丛书由十五大系列类别组成,涵盖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涵养、休闲技艺、家庭理财、生活保健等方面,是实施浦东社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丛书既是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课程制作的基础。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挖掘街镇社区学校特色课程,服务为先、强化指导,精心组织、严格把关,不断呈现和拓展社区教育丛书资源类别的多样化,有助于推进市民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社区教育资源效益的放大和社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此,谨向为《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的编写、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书摘】:
中年时代,步入民族音乐方面的研究工作,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著名教授曹本治、上海艺术研究所朱建民、陈正生合编过在港、台、沪出版的《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上海南汇、浙江舟山大洋山、江苏太仓“丧葬仪式”音乐的比较研究》、《上海郊区道教》、《中国传统科仪汇编·正一派南汇道坛》、《渡桥与桥文化》等著作。曾获得文化部艺术科研成果纪念奖,两项二等奖;20世纪末,被吸收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上海音协、上海曲协会员。
老年时代,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浦东新区曾执笔书写了“江南丝竹”等15个申遗项目,其中2项国家级、8项市级、5项区级。曾主编和撰稿上海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锣鼓书》、《琵琶艺术(浦东派)》以及《上海锣鼓书》、《锣鼓书入门》、《浦东锣鼓书》、《新场“非遗”(续集)浦东民歌》,合著执笔《鹤沙文化》、《航头非遗》、《鹤滩文渊》等文献。还作曲和创作民间戏曲、民间曲艺5个节目参加全国“群星奖”获奖。近年来又获得“浦东优秀文艺才俊”、“浦东好人”、“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等称号,有关事迹被《浦东时报》、《解放日报》多次报道。并入选中国曲艺家协会编辑出版的《中国非遗。曲艺”名录纪实》、国家人事部编辑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辞典》、文化部编辑出版的《当代中国群文事业“群星谱”》。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