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爵士乐:美国的古典音乐
 
   
查看大图

爵士乐:美国的古典音乐

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爵士乐;爵士乐起源;Blues布鲁斯;新奥尔良爵士乐;“爵士乐的化身”-Louis Armstrong(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等。

  • 商品编号:SJ3322
  • 商品重量:550.000 克(g)
  • 货  号:SJ3322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27
  • 作者: 丁铌 著
  • 出版社: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66305800
  • 出版时间: 2012-12-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330000
  • 页数: 212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28.00
  • 销售价: ¥27.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209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系列: 新视听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丛书

作者:丁铌 著

出版社: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305800

出版时间:2012-12-1

版次:1

页数:212

字数:330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爵士乐;爵士乐起源;Blues布鲁斯;新奥尔良爵士乐;“爵士乐的化身”-Louis Armstrong(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等。


【作者简介】:

  丁铌,生于北京,原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时赴美留学,后加入美籍,就读于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曼纳斯音乐学院,分别获得爵士钢琴演奏学士与古典作曲硕士学位,并一直担任横跨音乐与媒体两者之间的工作。

  回北京定居后,丁铌曾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FM90.5主持人与制作人,现在创办尚乐国际文化传媒,并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外聘教师,教授爵士乐课程。


【目录】:

序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钟子林

作者序

第一章 认识爵士乐

第一讲 何为爵士乐?

Jazz Feel

即兴演奏

创造力

爵士乐与布鲁斯

爵士乐是流行音乐吗?

音乐会爵士与酒吧爵士

第二讲 了解爵士乐

初听爵士-欣赏阶段

再听爵士-学习阶段

听懂爵士-积累阶段

体验爵士-掌握阶段

第二章 爵士乐起源

第一讲 爵士乐诞生地-New Orleans 新奥尔良

建立之初

新奥尔良的别名

第二讲 种族环境

“Free People of Color”(自由的有色人种)

Jim Crow Law (黑人隔离法)

第三讲 新奥尔良的音乐环境

Congo Square (刚果广场)

Storyville District(斯托里维尔区)

第四讲 早期的流行乐风

1. Ragtime(拉格泰姆)

Ragtime之王——Scott Joplin(斯科特•乔普林)

古典Ragtime三杰中的另外两位

Ragtime 复苏

2. Blues(布鲁斯)

3. Dixieland (迪克西兰)

Dixie(迪克西)

第三章 Blues 布鲁斯

第一讲 起源

史上第一首布鲁斯

第二讲 布鲁斯之父:W.C.Handy 汉迪

Memphis Blues(孟菲斯布鲁斯)

“the Jazzman's Hamlet”:Saint Louis Blues

(爵士人的哈姆莱特:圣路易斯布鲁斯)

汉迪的纽约岁月

汉迪的荣誉

第三讲 Ma Rainey闰尼妈妈

第四讲 Bessie Smith 贝西•史密斯

贝西•史密斯之死

第五讲 布鲁斯的曲式

第六讲 五声音阶与布鲁斯音阶

第七讲Jazz Blues (爵士布鲁斯)

Jazz Blues 的变型

Big Band Blues (大乐队布鲁斯)

Bebop Blues

Boogie Woogie (布吉乌吉)

Minor Blues (小调布鲁斯)

第四章 新奥尔良爵士乐

第一讲 早期爵士乐

第二讲 史上第一位爵士乐演奏家:Buddy Bolden 巴蒂•波顿Big 4 (大四拍)

第三讲 承袭短号“王位”的Freddie Keppard 弗莱迪•凯帕德

第四讲 自称爵士乐创始人的Jelly Roll Morton 杰利•罗尔•莫顿

出生日期之谜

儿时的莫顿

Jelly Roll Blues《杰利•罗尔布鲁斯》

事业巅峰

穷途末路

艺术成就

第五讲 火爆脾气的天才:Sidney Bachet西德尼•贝彻

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与艾灵顿公爵

巴黎枪战

纽约岁月

落叶归…?巴黎

贝彻其人

第六讲 ODJB与史上第一张爵士乐唱片

Papa Jack Laine's Reliance Brass Band

(杰克•莱恩爸爸信心铜管乐队)

Tom Brown's Band From Dixieland (汤姆•布朗的乐队)

ODJB

第七讲 Joe“King” Oliver“小号之王”:乔•奥利弗

新奥尔良—获得“王”位

芝加哥—难保“王权”

失意的纽约

最后的岁月

不可不听的录音

奥利弗影响力

第五章 “爵士乐的化身”- Louis Armstrong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第一讲 绰号的由来

第二讲 新奥尔良的童年

胜似亲人的Karnofskys卡诺夫斯基家庭

除夕夜枪声

路易斯的英雄

第三讲 芝加哥岁月

Chimes Blues《编钟布鲁斯》

第二次婚姻

第四讲 纽约岁月

第五讲 The Bible of Jazz(爵士乐圣经)

West End Blues《西街布鲁斯》

第六讲 路易斯的歌唱生涯

第七讲 娱乐业中的路易斯

路易斯与格莱美

第八讲 “The Real Ambassadors”《真正的大使》

最后的岁月

第九讲 路易斯音乐中的美好世界

对爵士乐的伟大贡献

第六章 “The Roaring Twenties”——Jazz Age(咆哮的二十年代——爵士时代)

第一讲 咆哮的二十年代

The Lost 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

Prohibition 禁酒法案

The Harlem Renaissance 哈林文艺复兴

Jazz Age 爵士时代

第二讲 美国爵士乐的首都——20年代的芝加哥

台上台下的《芝加哥》

爵士乐的首都——芝加哥

黑帮老大Al Capone(艾尔•卡彭)

芝加哥的别名

第三讲 音乐之都——纽约

20年代的纽约音乐风情

Harlem (哈林区)

Harlem Stride Piano (哈林大跨度钢琴风格)

Tin Pan Alley(叮砰巷)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Book (伟大的美国金曲集)

Irving Berlin (欧文•柏林)

Cole Porter (科尔•波特)

Jerome Kern(杰罗姆•科恩)

纽约的别名

第四讲 格什温

George Gershwin 乔治•格什温

《蓝色狂想曲》

儿时的乔治•格什温

Song plugger(歌曲示范员)

纽约——巴黎——纽约

Folk Opera (民间歌剧)

好莱坞岁月

身后名誉

Ira Gershwin 艾拉•格什温

“I got Rhythm”《我有节奏》

第五讲 大乐队的两大阵营

“爵士之王?”–Paul Whitman(保罗•怀特曼)

音乐生涯

爵士之王?

无冕之王Fletcher Henderson(弗莱彻•汉德森)

学者型乐队长

"Paul Whiteman of the Race"(黑色的保罗•怀特曼)

伟大的伯乐

第六讲 “吹号的年轻人”- Bix Beiderbecke (毕克斯•贝德贝克)

自学成才的天才

The Austin High Gang (奥斯汀高中帮)

Singin'the Blues 《唱着布鲁斯》

对比路易斯

天才的陨落

缅怀毕克斯

第七章 谱写与演奏“美国音乐”的Duke Ellington——艾灵顿公爵

第一讲 “公爵”的由来

第二讲 Cotton Club棉花俱乐部

第三讲 大乐队时代的艾灵顿公爵

Caravan《大篷车》

第四讲 Mary Lou Williams(玛丽•卢•威廉姆斯)

第五讲 艾灵顿与Billy Strayhorn 比利•斯特瑞弘

Take the A train 《坐上A号地铁》

第六讲 潮起潮落的40—50年代

第七讲 晚年辉煌

第八讲 向公爵致敬

第八章 The Swing Era 摇摆的30年代

第一讲 经济大萧条下的美国30年代

精神追求

摇摆时代的序幕

第二讲 摇摆之王——Benny Goodman 本尼•古德曼

贫寒家境

音乐奇才Chick Webb(奇克•韦伯)

“Let's Dance”–让我们舞动

John H. Hammond约翰•哈蒙德

燃眉之急

Swing Era-摇摆的大乐队时代

世纪音乐之战

卡内基音乐厅

本尼与黑人乐手

本尼•古德曼的个性

后摇摆时代

第三讲 Count Basie贝西公爵以及堪萨斯城爵士乐

堪萨斯城爵士风格

William James Basie(威廉•詹姆斯•贝西)——伯爵

One O'Clock Jump 《一点钟跳跃》

芝加哥——纽约

萨伏依舞厅擂台赛

摇摆狂欢节

后摇摆时代

第四讲 大乐队时期的其他领军人物

“成功恐惧症”的Artie Shaw阿迪•肖

摇摆乐中的感伤绅士—Tommy Dorsey 汤米•道尔西

让爵士乐更加贴近大众的Glenn Miller格林•米勒

第九章 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大乐队时期的两名爵士乐歌手

第一讲 堕落的天使——Billy Holiday比莉•荷莉戴

不幸的幼年

大乐队生涯

“Strange Fruit” 《奇怪的果实》

上帝保佑自力更生的孩子

The Sound of Jazz 《爵士之声》

第二讲 The First Lady of Song-Ella Fitzgerald

歌曲第一夫人—艾拉•费兹吉拉德

不幸的幼年

大乐队生涯

Bebop

美国金曲

就是那些常发生的事

第十章 尾声

附录:

爵士乐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书籍


【序言】:

得到广泛使用的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的修订者帕利斯卡在该书第6版(余志刚译)中,醒目地增加了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的内容,如果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美国本土音乐教育需要的话,那么,第7版的修订者伯克霍尔德却是把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相提并论了。第7版《西方音乐史》里,不仅在20世纪“两次大战之间”中有整章介绍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而且,还在“战后的对立倾向”和“20世纪末期”最后两章中用相当篇幅涉及流行音乐。很明显,在他们的观念里,西方音乐史不应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局限于“艺术音乐”。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流行音乐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爵士乐。为什么?

爵士乐的出现是20世纪音乐的一大奇迹。它不是来自宫廷、教堂或个别作曲家,也不是单纯地来自某个地区或仅仅接受周边地区的影响,而是多种文化远距离交融的结果。当初,西非黑人被当作奴隶,越过大西洋,贩卖到北美。为了适应婚丧仪式和社交场合的需要,他们用小型管乐队的形式,把家乡带来的独特的舞蹈节奏,与当地流行的军队进行曲、欧洲舞曲,以及美国南方种植园中的农奴舞曲等结合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也就是说,爵士乐是好几种音乐形式、特别是非洲民间音乐与美国都市音乐的混合,导致一种以崭新面貌出现的、节奏更为丰富的音乐的产生。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才能形成的一种音乐。它独特的文化形态、精神气质、风格语言与情感表现在众多音乐品种中别树一帜。爵士乐生性自由,无拘无束而又有规有矩,与欧洲艺术音乐的传统、体系、观念、习惯有很多不同。不仅表现为高度的、有着无限表现可能的即兴性;个体与群体的默契互动;而且,它还可以用自身作为基础进行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和发展自它诞生以来从未停息过,随着不同时代、场合,民族、地区以及个人爱好而不断进行。它接受各种外来因素,从不排斥任何一种音乐形式,能够做到如此开放、包容的音乐品种在世界上少有。记得有一次在北京保利大厦观看日本坂田明爵士乐团演出,它把节奏强烈的、带有劳动歌曲特点的日本民谣与萨克斯管悠长、激越的音调相融合,很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爵士乐被日本化了,通常概念中的“美国”爵士乐,穿越了国界,成了日本爵士乐。

有人说,21世纪是个融合的世纪。融合,当然不是一个新事物。如前所述,爵士乐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不断融合的结果,融合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音乐会爵士乐”和“酒吧爵士乐”之所以差别如此之大,以致有人坚持爵士乐是一种“严肃”音乐,就是因为它们分别融合了不同的音乐成分。但是,随着科技、交通、信息,特别是网络的发展,把两种或几种文化结合起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一个大的潮流,在上个世纪末以来的音乐创作中变得突出起来。想当初,刘索拉的《蓝调在东方》把中国说唱音调与美国布鲁斯等音乐相结合,纽约的唱片商店都不知道该把这张唱片怎么分类、放在哪个货架上,而现在,类似的音乐不胜枚举。很多音乐,打破了传统的分界,却很受欢迎。龚琳娜和她丈夫老锣(德国作曲家)的那首《忐忑》,不像民歌,不像流行歌曲,也不像艺术歌曲,他们自称是“新艺术音乐”,就是因为结合了中国戏曲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和20世纪的“新人声音乐”中的特点。融合,可以说是“后现代”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不管21世纪是不是还被人们叫做后现代,融合作为一种创作现象看来还将继续下去,因为它为作曲家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爵士乐在这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像爵士乐的发展一样,现代音乐中的融合,也不会导致一种统一的风格,而只是出现更多的不同的混合体。作曲家们各取所需,各抒己见。21世纪既是一个融合的世纪,也是一个多样化、个性化的世纪。

2012年3月,中央音乐学院外聘美籍华裔教师丁铌为同学们开设了一门选修课“爵士乐”,是对该院历史上没有教授爵士乐课程的突破。爵士乐如果一直停留在娱乐场所,而不能进入音乐学院课堂的话,它的发展将大受局限。事实上,它从最初的不登大雅之堂,很快就进入了学术圈内。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许多文章和书籍,介绍、研究爵士乐。1950年纽约大学开设了爵士乐课程,1959年开办了美国第一所爵士音乐学校。此后,很多音乐学院或音乐学系,陆续开设了爵士乐课程,有的还设立以爵士乐为专业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自1970年以后,正规的爵士乐课程逐渐成了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①爵士乐从产生后,吸引了很多专业的音乐家参与其中,如作曲家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米约、兴德米特、韦尔等都采用爵士乐作为创作的素材,格什文更是因把动人的爵士语言融入音乐会作品而大放异彩;演奏家、指挥家如梅纽因、普雷文、小泽征尔、马友友等都参与了爵士乐的演绎,其中,普雷文年青时还是专业的爵士钢琴家。就我个人所接触到的事例:1988年曾来中央音乐学院讲学、时任耶鲁音乐学院院长的蒂罗(Frank Tirro),作为单簧管和萨克斯管演奏家,经常参加爵士乐队演出,而且作为一名音乐史学家,他还是《爵士音乐史》一书的作者。当代音乐美学家迈尔(Leonard Meyer)也是一名爵士乐爱好者。1998年他曾托人送我一张菲茨吉拉德和阿姆斯特朗演唱(奏)的爵士乐激光唱片,不仅说他自己喜欢,而且希望我也能喜欢它。

随着丁铌根据在音乐学院讲课整理而成的这本《爵士乐》一书的发行,我想一定会引起更多读者和同行们对爵士乐的关注。

钟子林

2012年5月于中央音乐学院

①彼得•马丁《音乐与社会学观察》(柯扬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第143页。

作者序

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有那么一些难忘的时刻,它可能是某个转折点,或者仅仅是一幅画面中的某个人说的某句话。随着时光流逝,它可能被打入记忆的最底层,而每当某个事件像鼠标一样地被点击,那些存储在大脑D盘,E盘甚至F盘的数据,便鲜活地再次呈现…

那是曼纳斯音乐学院的爵士乐史第一讲的课堂上。课程是在学校的大演奏厅中进行,那是一个可以容纳几十到一百多人的礼堂…

台上,Lewis Porter在生动地讲着爵士乐的发展;台下,几十人当中,有欧洲人,有美国人,有韩国人,有日本人,当然还有我,怕漏掉任何一句话而特意坐在前排的,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Mr.Porter继续讲着,从Charlie Parker(查理•帕克)的即兴演奏与巴赫复调的相似之处,到拉威尔受爵士乐启发写出的小提琴奏鸣曲,再到爵士乐的出现是受欧洲古典音乐还是非洲音乐启发而成的争夺战…,突然,一句话,传到了我的耳边,让我不得不陷入思考。Mr. Porter说:“今天的世界,已经是多元化的世界,音乐也超越了种族和文化而更加丰富,爵士乐的包容精神使得这种音乐响遍了全球。不过遗憾的是,全世界只有一个重要的国家还没有爵士乐,那个国家就是中国。”

中国没有爵士乐吗?带着这个疑问,10多年前我短暂回到北京,与中国歌舞团的大乐队合作,排练我的爵士大乐队作品;光顾各种爵士乐酒吧,找到了零零星星的自学成才的爵士地下人,而每个人都在为如何即兴而伤破脑筋…20天的北京行,留下的只有失望,Porter的那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中国没有爵士乐…”

今天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光有了林林总总的爵士节,而且无论是在音乐厅还是在酒吧中,都可以看到乐手们在用各种方式来推广和分享自己的音乐感受。中国涌现出了新生代爵士音乐家,中国乐手对于爵士极度痴迷。

但是…

当我重回母校,却仍旧惊讶地听到对于爵士乐学习无门的困惑。爵士乐中文书籍的匮乏,使得爵士乐虽然不再像当初一样只是星星之火,但却似乎仍像当初一样无法燎原。如果中国可以像国外一样,将爵士乐教育普及到各大院校,并有大量的书籍可供乐迷选择,那么爵士乐手将不再孤独,爱乐者也可觅到知音。

一直以来我的心愿,就是希望用所学之长,同国内的同行一起,把感受到的多元化音乐同大家分享。而任何一门新学科,都是从推广教育到专业教育的一个过程,爵士乐也是一样。目前国内的爵士乐仍属推广教育阶段,在传递真正的信息之前,首要的工作常常需要端正误解,消除偏见,才好真正进入正题。这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工作,但是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去做,那么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这套爵士乐丛书共有四册,其中两册为爵士历史,两册为教授演奏的教程。说到历史,这百余年的爵士乐历程,用区区20万字实难概括。因此,这本书《爵士乐——美国古典音乐:古典爵士》是一个开篇,讲述从爵士乐的起源到30年代末期的古典爵士时期,系统地介绍爵士乐的发生、发展、与不同时期爵士乐的风格,以及代表人物。

本书的后续书籍《爵士乐——美国古典音乐:现代爵士》,则是讲述从二战开始之后一直到今天的爵士乐演变历史。

正如外国人要说好中国相声必须要学懂中国文化一样,我从来认为学习一种艺术,必须要包含学习这种艺术背后的文化。只有理解了文化,才可能对这种艺术产生共鸣并拉近距离。

这两本音乐史类的书籍,我希望更加侧重的是文化背景,在介绍乐曲和音乐家作品与风格的同时,我会刻意多些人文色彩的故事。因为只有了解了社会背景,以及在这些背景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的不同个性,才可能理解这些大师们为爵士乐赋予的特殊色彩。

这本书的附录中还有一些本书中用到的有关爵士乐的中英对照词汇,希望这些词汇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我们的音乐语言中。好的音乐不该只有少数人懂得欣赏,古典音乐可以在中国成就如此崇高的地位,爵士乐也理应在中国的音乐殿堂中占据一席重要之地。

爵士乐就像一列从远处驶来的列车,只为准备好的旅者停留,并载你驶向远方。作为旅者的你,背好行囊来搭乘了吗?

让我们共勉…

作者

2012/8/28于北京

关于译名:

此书重要的人名都使用了双语,这是因为爵士乐中的译名现在并没有规范,呈现双语会对于大家查找资料提供方便。还有一些人名在本书中并不是主要人物,因此没有给出中文译名。

大部分乐曲的名称都是使用双语。这是因为很多乐曲没有公认的译名,本书是以本人的理解做出翻译,并不排除与别人的译名产生冲突的可能性。

感谢:

感谢外经贸大学出版社的强晓洁编辑的邀请,没有她的热情推动,这套四本为一个系列的爵士乐书籍不可能面世。

感谢我的朋友/校友——远在德国的柴明女士的大力推荐,使得我有幸结识钟子林教授,并将爵士乐带到我的母校。

感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钟子林教授,为我写序,并极具使命感地推动在母校开展的爵士乐课程,对于您所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帮助我深表感激!

也感谢中央音乐学院和音乐学系领导、有关部门,以及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余志刚教授,对于本人爵士乐课程的大力支持。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