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项筱波,王海峰,张律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19490
出版时间:2014-3-1
版次:1
页数:347
字数:228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五位音乐大师 传奇艺术人生,文字通俗易懂,资料性强,图文并茂。
【内容简介】:
《音乐大师画传》是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五位音乐大师的画传,书中再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音乐成就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们的影响。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图片以及一些手稿和乐谱片段,既是一部音乐奇才的成长史,也是一部18世纪欧洲的风情史。
【作者简介】:
项筱波,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王海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教育委员会理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张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淮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目录】:
与神摔跤——亨德尔
引子 / 1
阁楼上的秘密 / 3
查豪老师 / 5
柏林之行 / 6
哈雷大学 / 8
马提松 / 10
《阿尔米拉》 / 12
佛罗伦萨 / 13
罗马 / 15
从威尼斯到汉诺威 / 17
初到伦敦 / 19
《水上音乐》 / 21
德国之行 / 23
宁静的卡农斯 / 24
新官上任 / 26
针锋相对 / 28
走向衰落 / 30
垂死挣扎 / 33
欲罢不能 / 34
两败俱伤 / 36
死而复生 / 40
重返战场 / 42
清唱剧 / 44
山穷水尽 / 45
柳暗花明 / 47
《弥赛亚》 / 50
都柏林 / 52
《参孙》 / 54
《弥赛亚》的复活 / 56
“雅各”改名“以色列” / 58
慈善家亨德尔 / 60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 64
音乐之父——巴赫
引子 / 67
音乐家族 / 69
童年时代 / 71
奥尔德鲁夫 / 72
吕讷堡 / 75
魏玛 / 77
阿恩斯塔特 / 79
冲突 / 81
堂妹芭芭拉 / 83
米尔豪森 / 84
夹缝中间 / 86
重返魏玛 / 88
丰收的年代 / 90
误入宫廷斗争的旋涡 / 92
决斗 / 93
囚禁 / 95
克腾 / 96
孩子们 / 99
爱妻之死 / 101
闭门羹 / 103
第二次结婚 / 105
去意已决 / 107
一波三折 / 109
恪尽职守的乐长 / 111
贫困 / 112
《马太受难曲》 / 114
格斯纳校长 / 115
磨难重重 / 117
从未成为时尚的巴赫过时了? / 119
《音乐的奉献》 / 120
音乐逻辑的“百科全书”——《赋格的艺术》 / 123
上帝啊,如今我走向你的神坛 / 125
巴赫的复活 / 128
交响曲之父——海顿
引子 / 131
音乐启蒙 / 132
海因堡 / 134
唱诗班歌手 / 135
又用功又调皮的男孩子 / 137
险些成为男阉歌手 / 139
接连遇上好心人 / 140
初出茅庐 / 142
善交朋友的海顿 / 144
弦乐四重奏之父 / 147
婚姻 / 148
埃斯特哈齐乐队的副乐长 / 150
韦尔纳 / 153
埃斯特哈齐宫殿里的“海顿老爹” / 154
《告别交响曲》 / 157
鲁姬亚•波尔切利 / 159
海顿作品千奇百怪的标题 / 160
《十架七言》 / 161
认识莫扎特 / 164
托斯托 / 167
喜从天降 / 168
旗开得胜 / 171
海顿在伦敦的几则逸事 / 174
普列耶尔 / 177
“亨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先师!” / 178
海顿与贝多芬的交往 / 179
最后六部交响曲 / 180
故乡行 / 183
六部弥撒曲 / 184
《创世记》 / 185
《神佑吾王弗兰兹》 / 188
《四季》 / 191
生命的最后几年 / 193
弥留之际 / 194
成就与贡献 / 197
音乐之旅——莫扎特
引子 / 199
家有神童 / 201
一鸣惊人 / 204
富有想象力的计划 / 206
巴黎 / 207
伦敦 / 210
荷兰 / 212
返回萨尔茨堡 / 213
天花与歌剧 / 214
初访意大利 / 216
脾气暴躁的新雇主 / 219
年轻的囚徒 / 221
暂时的自由 / 223
曼海姆 / 225
阿萝西娅 / 227
伤心的巴黎 / 228
自投罗网 / 231
锋芒初露 / 233
冲出牢笼 / 235
《后宫诱逃》 / 237
结婚 / 239
共济会会员莫扎特 / 242
败家夫妻 / 243
“海顿老爹” / 245
《费加罗的婚礼》 / 247
音乐顽童 / 250
《唐璜》 / 252
宫廷乐长 / 254
《女人心》 / 256
永别海顿 / 259
《魔笛》 / 261
《安魂曲》 / 264
简陋的葬礼 / 266
寻欢作乐——贝多芬
引子 / 269
故乡波恩 / 271
童年时光 / 272
几位老师 / 273
荷兰之行 / 275
内弗老师 / 277
初到维也纳 / 279
一家之主 / 281
与布勒宁一家交往 / 282
师从海顿 / 284
转折 / 286
义演 / 289
聋子情圣 / 290
海利根遗嘱 / 293
《英雄交响曲》 / 295
兄弟反目 / 297
未婚妻 / 299
《热情奏鸣曲》 / 304
《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 / 306
年金 / 310
会晤歌德 / 312
名声如日中天 / 314
争夺监护权 / 317
末路英雄 / 319
《第九(合唱)交响曲》 / 322
散步的贝多芬 / 324
又爱又恨 / 325
他病倒了 / 328
“喝彩吧,喜剧终于收场了……” / 329
“造神运动” / 332
亨德尔年表 / 335
巴赫年表 / 338
海顿年表 / 340
莫扎特年表 / 342
贝多芬年表 / 345
【书摘】: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莫扎特一直在病床上写作《安魂曲》。这段时间,他完成了《安魂曲》第一部、第二部的合唱和弦乐部分,而第三部和第四部则只完成了合唱。
但是,时间就要到了,肉体的苦难、经济的负担、精神的压力,都将要结束了。1791 年11 月20 日,疲惫的莫扎特再也无力握住手中的鹅毛笔,他倒下了。他发着高烧,全身疼痛,浮肿不堪,以至于连平时穿的衣服都嫌小,康斯坦茨的妹妹索菲娅不得不专门为他缝制了一件宽大的衣服。医生无法确诊他究竟得了什么病,一会儿说是伤寒,一会儿又说是湿疹,一会儿又说是肺炎。剧烈的病痛使莫扎特变得敏感而脆弱,连屋里的鸟叫都让他受不了,他让人把鸟笼搬到屋子外面。渐渐地,他陷入昏迷状态,偶尔醒来,就上吐下泻。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已经去日无多。
1791 年12 月5 日,莫扎特气若游丝,凌晨1 时许,他永远地闭上了那双蓝色的眼睛。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五个人,康斯坦茨、索菲娅和苏斯梅尔三个大人,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八岁的卡尔• 托马斯和不到一岁的弗兰兹• 克萨韦尔。
莫扎特的表情,比生前任何时候都安祥。因为,在结束了人生的旅程之后,他又上路了,这条路比他平生走过的任何路都更加光明和温暖。
莫扎特的葬礼于次日下午3 时举行,为什么办得这样匆忙,至今都无人知道。
一辆黑色马车拉着莫扎特的灵柩从他的住所出来,驶往圣史蒂芬教堂举行了下葬仪式。之后,莫扎特的遗体被拉到维也纳郊外的圣马克斯公墓。只有四五个人送葬,宫廷乐师萨列里、莫扎特的学生苏斯梅尔,还有他忠实的听众和朋友斯维登男爵。但是,莫扎特的遗孀康斯坦茨没有参加葬礼。由于天气越变越坏,甚至下起了雨夹雪,这几名送葬者全都半道返回。
莫扎特的遗体被从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亚麻布口袋里取出来,放到一个埋有十五到二十具遗体的贫民合葬墓穴里,紧接着,掘墓人把石灰洒在了尸体上面。莫扎特终于在黄土下面长眠了。
把大名鼎鼎的莫扎特这样草草埋葬,确实有点残酷,不过这非常符合国王约瑟夫二世实行的丧事简办的改革政策。这项政策的推出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节约,二是为了卫生。按照当时的政策,家属可以给死者立十字架,不过,只能立在公墓的围墙外面。这就是莫扎特墓没有十字架,以至于后来他的妻子康斯坦茨再来寻访时连莫扎特的坟墓都找不到的原因。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得知莫扎特英年早逝的噩耗,海顿不禁老泪纵横,失声痛哭。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朋友,海顿以莫扎特的名义在伦敦举行了最后一场交响音乐会。
莫扎特过世后,一直不懂经济的康斯坦茨突然变成了理财专家。她成功地申请了一笔相当于莫扎特年薪三分之一的孀妇救济金,还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莫扎特留下的乐谱,她都陆陆续续卖给了出版商,甚至普鲁士国王…… 他们夫妻婚后九年所欠的全部债务,她不到半年就还清了。莫扎特死后十八年,她又与丹麦外交官奥尔格• 尼古拉斯• 内森结婚,他们二人合作,于1828 年出版了一本莫扎特传记。一直体弱多病、经常去洗温泉浴的康斯坦茨后来竟然成了寿星—— 她一直活了八十岁。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