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艺术音乐创作的影响
 
   
查看大图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艺术音乐创作的影响

王安潮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艺术音乐创作的影响》以1978年以来的学院派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价值、表现形态等问题的研究,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内涵,对人们全面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对丰富中国当代艺术音乐创作的学科建设服务。著作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剖析两部分,分别就传统音乐文化和当代艺术音乐的表现形态进行研究,并力图在每一部分中探索其间的作用关系。

  • 商品编号:SJ3656
  • 商品重量:600.000 克(g)
  • 货  号:SJ3656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34
  • 作者: 王安潮 著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67608412
  • 出版时间: 2013-8-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289000
  • 页数: 253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35.00
  • 销售价: ¥34.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160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作者:王安潮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08412

出版时间:2013-8-1

版次:1

页数:253

字数:289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王安潮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艺术音乐创作的影响》以1978年以来的学院派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价值、表现形态等问题的研究,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内涵,对人们全面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对丰富中国当代艺术音乐创作的学科建设服务。著作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剖析两部分,分别就传统音乐文化和当代艺术音乐的表现形态进行研究,并力图在每一部分中探索其间的作用关系。


【内容简介】:

  王安潮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艺术音乐创作的影响》以中国近代以来的艺术音乐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运用的素材、手法等现代音乐探索进行剖析,力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纬度考察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作用于艺术音乐创作影响的表现形态。《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艺术音乐创作的影响》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其一是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艺术音乐创作成果中的古代文化元素进行题材辨析和梳理;其二是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与形态进行理论分析,考察它们在历史发展和体裁演变等方丽所蕴含的历史轨迹和形态特点,同时指出某些古代文化元素在当代音乐艺术作品中的形态表现,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理论反思,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影响进行个案解读;其三是对近代以来的艺术音乐创作个案或流派进行刨作手法与观念的剖析,指出其中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引用、借鉴和发展之处;其四是对当代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作曲家的创作进行历史与文化解析,宏观地解析出他们创作中的古代音乐文化影响之表现形态,并在分析中力图指出其成功之处发对今后创作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安潮,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了站博士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中国博士后基金、省级等课题多项。发表音乐文论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含合著)。发表文字逾200万字。获得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等多项论文(著)奖。


【目录】:

绪论

 一、论题及其相关问题阐释

 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形态蕴涵

 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作用于艺术音乐创作的历史踪迹

第一编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踪迹

  (一)传说与出土乐器相互印证的远古、夏商时期

  (二)思想活跃与乐器丰富的周代

  (三)民间音乐入雅登堂的秦汉时期

  (四)音乐交流交融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古代歌舞伎乐兴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六)市民俗乐快速发展的宋金元时期

  (七)地方音乐繁荣发展的明清时期

 二、中国古代音乐体裁及其形态

  (一)声乐类体裁

  (二)器乐类体裁

  (三)音乐体裁的理论文献

  (四)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态解析

  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对外影响

  (一)唐代大曲宫调理论对东亚音乐文化的影响

  (二)大曲乐调对东亚乐用宫调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及其研究

  四、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的热点问题解析

  (一)乐器研究

  (二)宫廷音乐与仪式音乐研究

  (三)曲调考

  (四)文人音乐和历史人物研究

  (五)口述史与妓乐史研究

  (六)音乐起源新论

  (七)传统音乐名词考

  (八)专题史研究

 五、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名篇解析

  (一)《燕乐考原》产生的朴学背景

  (二)《燕乐考原》的成书及出版

  (三)《燕乐考原》的乐学内容

  (四)《燕乐考原》的历史局限

 小结

第二编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艺术音乐创作中的表现形态

 一、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历史演进

  (一)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初创期(1935年以前)

  (二)中国钢琴曲民族化风格的探索期(1935—1949)

  (三)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成熟期(1949—1966)

  (四)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转折期(1966—1976)

  (五)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多元期(1977年以后)

 二、中国歌剧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歌剧音乐民族化的早期探索-

  (二)中国民族歌剧中的音乐语言新探索

  (三)大歌剧时代中的民族化音乐语言

  (四)现代歌剧与音乐剧中的民族音乐语言

 三、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风格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早期探索

  (二)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在开拓中前进

  (三)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全面兴盛

  (四)对当前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创作的展望

四、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当代舞剧音乐创作的影响——以乐舞诗《大唐赋》为例看艺术音乐创作中的古今关系

(一)从文化入手,挖掘盛唐乐舞的内在精髓

(二)从音乐切入,塑造乐舞鲜明的主题形象

(三)从结构布局,编创形散神聚的乐舞诗剧

五、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对当代音乐剧创作的影响

六、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

(一)从其创作发展看古代音乐文化影响的轨迹

(二)从创作曲目看古代音乐文化影响的形式

(三)从创作技法看古代音乐文化影响的形态

七、上海音乐创作流派的历史演变

(一)大胆借鉴新音乐手法的近代上海作曲家群落(19世纪末—1949)

(二)锐意进取的现代上海作曲家群落(1949—1978)

(三)兼容并蓄的当代上海作曲家群落(1978年以后)

(四)群落生态学视野中的作曲家创新意识

八、中国二胡音乐交响化的历史演变

(一)传统二胡音乐线性思维中潜流的现代多声因素

(二)摸索期的二胡音乐交响化探索(1949—1979)

(三)发展期的二胡音乐交响化建构(1980—1990)

(四)成熟期的二胡音乐交响化创建(1990—2000)

(五)个性化的二胡音乐交响化深究(2000年以后)

(六)二胡音乐交响化探索的既往成就与发展方向解析

九、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何占豪音乐创作的影响

(一)“外来形式民族化”的创作中对古代音乐文化的引用

(二)“民族音乐现代化”中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融会

(三)多元复合音乐语言创作中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

十、从手法与观念的变迁看民乐的发展趋势——“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的民乐解析

(一)“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

(二)一江春水,胡琴声飘50年

(三)春天的韵律,民乐重合奏的新声

(四)从手法与观念的变迁看今后民乐的发展

小结

第三编 中国当代艺术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与个性

一、当代艺术音乐创作民族性根的历史选择——以全国各地艺术音乐创作成果为对象的理论反思

(一)当代艺术音乐发展空间的社会学思考

(二)当代艺术音乐创作民族化的地域特色

(三)当代艺术音乐创作民族化的文化特色

(四)当代艺术音乐创作民族化的内容特色

二、“中国培养”类艺术音乐名家成果评析

(一)罗忠镕艺术音乐创作是对古代与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发展

(二)其他“中国培养”类艺术音乐作家简评

三、“中西合璧”类艺术音乐名家成果评析

(一)杨立青艺术音乐创作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现代化、国际化

(二)其他“中西合璧”类艺术音乐作家简评

四、“海外发展”类艺术音乐名家成果评析

(一)陈怡艺术音乐创作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现代化、国际化

(二)其他“海外发展”类艺术音乐作家解析

小结

结语:从音乐本体和文化思潮看中国艺术音乐的历史成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

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踪迹

  本论题中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以中华民国(1912)建立为界限的音乐事项为研究对象的。它不仅时间跨度极大,而且内容包罗万象,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积淀,代表了东方文明的历史特色。从历史线索角度看,乐史中将其通常分为远古、夏商、周代、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远古、夏商、周代以祭祀典礼之乐为其主要形式,秦汉、魏晋、隋唐以宫廷歌舞之乐为其主要体裁,宋元、明清以戏曲音乐成为其主流。从形态特征来看,注重优美旋律线条的塑造,注重意境的散性描绘和写意表达,注重渐变发展逻辑的张弛节奏,以五声性音阶为主框架并附加色彩性“偏音”而构建起不同结构的、风格各异的音调。尤为重要的是,文学性的叙述在其文献中占据主体地位,注重师徒相习的单线传承而弱视乐谱记写的有据传承,致使今人对乐谱只是其音乐传承的参考之一。但是,中国音乐文化也和西方相似,它有着详备的史料传统,在历代史书中都会有音乐历史踪迹的记述;而音乐家之间的传习和民间的音乐潜流,使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虽历经朝代的更迭、战乱所致的断损,却能留存至今,成为当下作曲家创作的素材之选。乐典、乐谱、乐像、乐器、乐人等多元、立体的音乐文化传承形式,弥补了乐谱记载不足的缺憾!

  其中,表现特征之一就是历史传承的连续性,之二是音乐体裁的渐进性,之三是音乐理论的繁复性,之四是乐史资料的庞杂性。其连续性表现在音乐史料在朝代文献中的相习,当朝除了下大力气约请当时大师为前朝制史外(知史鉴今),还指派乐工以前朝之乐进行创编和发展(功成作乐)。其音乐体裁的渐进性是指每种乐器都有其传承渠道,如从唐代开始形成古琴流派,每种乐器还因地域性特征而表现风格,它们会在师徒相习中延续下去。其音乐理论的繁复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古代乐律学理论研究的成熟,一部中国古代音乐史可以说是一部乐律学研究的发展史,而其乐律学理论及其发展观,成为今天乐史研究的重要选题。其乐史资料的庞杂性主要表现在音乐史料除了正史记载中有外,还在文学作品和个人笔记体中,还会在各时期的音乐类研究文论中,在乐谱、乐像等考古发现中,都会有大量实物资料。

  下面将以传统的古代音乐史分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进行概说,以期对本书的论述进行背景性铺垫。

  (一)传说与出土乐器相互印证的远古、夏商时期

  远古音乐资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相关音乐传说,二是近年来的考古乐器发现。据此,我们可从中发现中国远古时期音乐文化的历史踪迹,为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提供素材。如文献记载中的氏族部落乐舞: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四个部落的远古祭祀乐舞,它们是后来大型乐舞“六代之乐”形成的初级形式。以“六代之乐”为代表的反映古代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商汤等时代祭祀大型的乐舞,成为今人认知远古音乐繁盛形态的重要途径。其记载的文学性夸饰多含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附会的想象,只能作为了解原始音乐的参考,但近年来出土的乐器和乐像可以证明其既有的历史风貌。从战国时代开始的对远古音乐文化的追叙,也成为今人了解其历史的途径之一。这时的音乐文献记载逐渐被重视,作为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吕氏春秋》,其中记载有相传为尧、舜时代的“以麋置(冒)缶而鼓之……以致舞百兽”“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尚书·益稷》中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文献中的音乐活动是原始人类狩猎生活中以土鼓、石磬之类原始乐器的伴奏下模仿兽类形态的舞蹈。葛天氏之乐表现了舞者拿着狩猎所获的牛尾巴载歌载舞的庆祝场景,所唱的八首歌中有《遂草木》《奋五谷》《总禽兽之极》等内容,可以看出表演者盼望农牧业获得好收成的心愿。这些乐舞表演除了祭祀礼仪功能之外,还与身体保健、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古代文化多元复合的形式之一。如阴康氏之乐是在洪水泛滥时强身健体以化解“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吕氏春秋》);朱襄氏之乐是在干旱的灾害期间用以招致“阴气”的一种音乐。其形态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的不同语言及其结合来呈现,表达的是与原始生产活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祈愿,也展现原始人类在生产力低下、与自然界斗争法力背景中所产生原始的图腾崇拜和原始巫术,如葛天氏之乐中的《载民》(意为始民)、《玄鸟》(即燕,或说为凤凰),前者含有祖先崇拜的意思,后者可能与图腾崇拜有关。

……


【插图】: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