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俄罗斯)柯罗连科 著,臧传真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42252
出版时间:2014-7-1
版次:1
页数:219
字数:102000
开本:32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精装
【推荐】:
《盲音乐家》是柯罗连科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一个盲童在自己的努力和亲人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名著名音乐家的故事,体现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残疾人只要有坚强的一直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另一个是爱与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对残疾儿童来说尤其如此。
【媒体推荐】:
对我来说,他(柯罗连科)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所遇到的几百人当中最完美的一个人。他是俄罗斯作家的理想的形象。像他这样的人,在长时间内是不会再有的。
——高尔基
柯罗连科的小说,我觉得做得很好。
——鲁迅
最感动人的小说《盲音乐家》里描写从小就瞎的“失意人”,既有音乐的天才,又有高尚的道德。
——瞿秋白
【内容简介】:
《盲音乐家》是柯罗连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盲音乐家》讲述了小男孩彼得成长为音乐家的传奇故事。彼得生下来就是一个盲人,对一切声音好奇而敏感。从自然界的声响到马夫的笛声,声音引领他体会世界。母亲的慈爱、舅舅的教导一爱的教育和自我的坚强意志力,使彼得最终驱散命运的阴霾,通过琴键获碍心灵的解放。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弗拉基米尔·迦拉克切诺维奇·柯罗连科 译者:臧传真
弗拉基米尔·迦拉克切诺维奇·柯罗连科(1853—19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界别具一格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乌克兰的日托米尔市,父亲是县法官,母亲是波兰地主的女儿。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皇残暴统治的起义失败,柯罗连科家有数位亲友遭杀害或被捕入狱,这极大地影响了作者思想的发展。在大学时期,柯罗连科就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屡遭迫害,1876年被莫斯科彼得洛夫农学院开除,三年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六年极其艰苦的流放生活并没有磨灭他的斗争意志,被释放后,他继续在俄国中部尼日涅一诺夫戈罗德一带从事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从1900年起,他定居乌克兰波尔塔瓦市,从事新闻工作,用他的一支锋利的笔不断地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进行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对高尔基的歧视,他和契诃夫一起愤然放弃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
【目录】:
正文
【书摘】:
“婴儿的手的动作还不能配合视觉的感受。”大夫回答。
“为什么他总朝一个方向看呢?……他……难道他是盲人?”母亲脱口说出心中可怕的揣测,于是谁也安慰不住她了。
医生把孩子抱过来,立即使他脸对着阳光,仔细瞧了瞧他的眼睛。他有些惶惑不安,说了几句敷衍的话,答应过两天再来,就走了。
母亲像被射伤的小鸟似的,哭着,哆嗦着,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可是孩子的两只眼睛还是严肃地呆望着。
过了两天,医生果然带着检眼镜又来了。他点上蜡烛,先贴近孩子的眼边,然后又挪远一点儿,仔细察看孩子的眼睛,最后医生神色慌张地说道:
“夫人……不幸您猜对了……这孩子的确是盲人,并且是无法医治的……”
母亲怀着沉静的忧愁听完了这个消息。
“我早就知道了。”她低声说。
盲孩子降生的这户人家,人口并不多。除了已经提到的几个人,家中还有父亲和舅舅,这位舅舅,不仅家里人,就连外人也都叫他“马克西姆舅舅”。父亲和西南边区其他成千上万乡下地主一样:为人厚道,甚至可以说善良,对雇工很照顾,很喜欢修筑和改建水磨。他的时间几乎全部耗费在这项工作上,因此,一天当中只在一定的时间——早饭、午饭或有其他类似这样的事情时,家里才能听到他的声音。在这些时候,他总是说一句:“我亲爱的太太,你身体好吗?”说完了这句话便坐下来吃饭,偶尔讲讲什么橡木轴和小齿轮,此外几乎什么也不说。显然,他那平静而单调的生活方式对儿子的身心影响不大。可是,马克西姆舅舅完全是另外一种人。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