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谭慧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38700
出版时间:2014-4-1
版次:1
页数:228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中国译制电影史》以时间为轴,完整梳理了我国译制电影的一条发展脉络:从萌芽时期”外国电影在中国的译制发端”,到起步时期”新中国译制电影的诞生与快速增长”,再经过十年的蛰伏期,迎来了”佳作纷呈的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最终由于电视等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走向了衰落,而在新时期,随着网络的兴起,进入了对译制电影传统的突破与丢失的多元时期。
【作者简介】:
谭慧,北京电影学院英语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影视传媒系访问学者,全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会员;从事影视翻译研究以及电影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曾获北京新东方国内部优秀教师称号;发表《文字:思维的镜像》、《中国翻译研究的美学情结》、《中国当代电影研究》等作品;出版《英语名言谚语集锦》、《大学英语现代文背诵篇章》等书籍。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译制电影
第二节译制电影的形式
第三节中国译制电影的制作流程与创作团队
第四节世界各国电影译制情况
第五节中国译制电影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萌芽时期(1949以前):外国电影在中国的译制开端
第一节电影的传入与外国电影在中国的放映情况
第二节外国电影在中国的译制渠道
第三节外国电影片名翻译情况
一、使用中国传统意象和传统人物
二、采用成语或四字短语
三、使用中国古典诗词
四、融合中国传统道德
五、译名媚俗化
第四节外国电影译制业从业人员
第三章起步时期(1949—1965):新中国译制电影的诞生与快速增长
第一节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从东北到上海
第三节译制技术的形成与变革
第四节苏联电影的大规模译制及其影响
一、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二、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
三、对中国的革命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其他国家电影的译制
第六节频频举办的国际电影周
第七节锐意进取的长春电影译制人
第四章蛰伏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译制电影
第一节朝鲜电影和阿尔巴尼亚电影的热潮
一、朝鲜电影热潮
二、阿尔巴尼亚电影热潮
第二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电影的引进
一、罗马尼亚电影
二、越南电影
三、南斯拉夫电影
第三节“内参片”
第五章繁荣时期(1977—1993):佳作纷呈的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
第一节日益繁多的国际电影交流活动
第二节译制环境的改善和译制技术的再次变革
第三节人才辈出的上海电影译制业
一、第一代上海译制人
二、第二代上海译制人
三、上海译制人对中国电影译制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影响
第四节新时期译制电影的新变化
一、数量多、地域广、类型丰富,但低成本的老电影多
二、日本电影
三、美国电影
四、法国电影
五、印度电影和墨西哥电影
六、社会主义国家电影
七、名著改编的电影
八、爱情电影
第六章衰落时期(1994—2000):全球化浪潮与大片的引进
第一节电影译制片的衰落与电视译制片的崛起
第二节“大片”的盛行和译制片的消隐
第三节从上海到北京
第七章多元时期(2000年至今):新世纪电影译制片对电影译制传统的突破与丢失
第一节网络字幕组的兴起
第二节译制理论研究风生水起
第三节新世纪传统译制机构的变革与存在的问题
附录一: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电影(故事片)目录
附录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电影(故事片)目录
附录三:中国电影华表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译制片获奖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
程树仁,福建闽侯(福州)人,是最早为外国影片译配中文字幕的留学生。1919年(己未级)清华毕业,同年赴美留学,是中国最早出洋攻读电影专业的留学生。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科,以后又人纽约影戏专科学校深造。1922年,周自齐创办孔雀电影公司,首创外国影片打印中文字幕的先例,程树仁应周自齐邀请回国担任译制工作。第一部译制的影片是《莲花女》,这是外国影片配上中文字幕之始,具有开创意义。程树仁曾自述:“是为洋片加入华文说明之创新,更为促进吾国自行摄制国产影片之一最大原动力也。是种中英合璧说明之洋片,开映于上海、天津、北京、香港、广州、汉口、哈尔滨、苏州、宁波、长沙、成都、澳门各处,备受各界人士称誉。”①先例一开,仿效者竞相纷起,不少影院都采用此法。1922—1926年间共有陈寿荫、程树仁、潘毅华和顾肯夫4人翻译了28部影片,其中程树仁翻译最多,共计21部,除《莲花女》之外,还有孔雀电影公司代理的《热血鸳鸯》、《花情蝶义》、《富人之妻》等。②另据《孔雀特刊》载,程树仁还翻译有喜剧短片《总统梦》等34部,其翻译影片数量之多,是当时译片第一人。③除译片以外,程树仁还担任了“孔雀”、“明星”等公司的摄影兼编导,拍摄有《爱情与黄金》等片。从1924年开始,程树仁编辑《中华影业年鉴》。该书1927年1月30日由百代公司在上海出版发行。据考证,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
王文涛,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译制外语影片第一人。三十年代初赴意大利罗马大学读书,酷爱电影,尤其对电影配音感兴趣,平时留心积累了不少意大利发音和中国语发音的相近之处,决心尝试用汉语译配外语片,《一舞难忘》(A Party to Remember)成了他的首个目标。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