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
 
   
查看大图

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

《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旨在帮助喜爱影视编导专业的读者尽快建立专业思维,培养分析和创作影像作品的基本功,第一版自出版以来已重印11次,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应。本次修订时考虑和尊重了读者的反馈意见,在第一版基础上调整了某些框架,修改了一些内容,增加了大量片例,《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以期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同学们提供更新、更严谨的知识。

  • 商品编号:SJ4168
  • 商品重量:600.000 克(g)
  • 货  号:SJ4168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34
  • 作者: 张菁,关玲 著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65708237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第1版
  • 页数: 222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35.00
  • 销售价: ¥34.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182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系列: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

作者:张菁,关玲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708237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页数:222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基础教材,采用理论结合影片实例分析的方法,具体讲解影视视听语言包括的画面造型语言、剪辑以及声音和画面的关系等。全书结合最新案例,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合本科生专业学习。


【内容简介】:

  《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旨在帮助喜爱影视编导专业的读者尽快建立专业思维,培养分析和创作影像作品的基本功,第一版自出版以来已重印11次,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应。本次修订时考虑和尊重了读者的反馈意见,在第一版基础上调整了某些框架,修改了一些内容,增加了大量片例,《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以期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同学们提供更新、更严谨的知识。


【作者简介】:

  张菁,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影学博士,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系访问学者。讲授“视听语言”“纪录片创作”等课程。出版专著《未完成的叙事:中国当代电影叙事风格研究,合译《看电影的艺术》(第七版);主要研究领域:电影叙事研究、电视节目,曾在《当代电影》《现代传播》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关玲,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讲授“电视文艺晚会创作”“电视文艺研究”“电视节目类型”“视听语言”等课程。出版著作:《知行轨迹——中国电视文艺20年研究》《全球化语境下广播电视文艺现状调查》等。广播电视研究领域资深专家,在《电视研究》《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十数篇。


【目录】:

绪论光影声色世界的语言假说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第一节景别 

第二节景深与焦距 

第三节角度 

第四节视点 

第五节构图 

第六节光线 

第七节色彩色调 

第二章镜头形式 

第一节固定镜头 

第二节运动镜头 

第三节长镜头 

第四节场面调度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第一节剪辑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第三节苏联蒙太奇理论 

第四节风格化剪辑 

第五节匹配的剪辑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一节声音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第三节声画关系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第一节视觉隐喻 

第二节强调 

第三节渲染 

第四节劝说 

第六章电影语言的叙事系统 

第一节电影的整体质感 

第二节结构感 

第三节风格感 

第七章如何分析一部影片的视听语言 

第一节《童年往事》:东方风格的电影语言 

第二节《铁皮鼓》:历史的镜像分析 

第三节《好家伙》:戏剧性和真实感之间的张力 

第四节《社交网络》:复调一变奏结构的电影 

第八章类型化的电视视听语言 

第一节作为类型化媒体的电视 

第二节电视艺术语言与电视纪实语言 

第九章电视文艺节目的视听语言 

第一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不同样式 

第二节电视文艺语境中的视听语言 

第三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 

第四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审美特征 

参考资料


【书摘】:

时态和过渡镜头 

专题片的时态通常为过去时,也就是说片子拍摄时事件已经发生了,很多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都需要靠叙述而非真实现场,但拍摄时经常要以现在进行时为载体承载过去的东西,其在视听语言上的技巧主要是画外音叙述加空镜头、采访对象的叙述加空镜头。 

这两种技巧都是用场景和叙述让观众去想象事件发生的情况。我们不可能对犯罪事件做第一时间的拍摄,但可以给观众目睹事件的幻觉:没有第一现场画面也没有人物的当时状态,但空镜头可以很好地营造现场感,激发观众去想象,而与叙述的结合则可以使事件情节明确、动态发展,人物状态在这种技巧营造的现场感中便会呈现出来。有的节目为了追求时态的现时性,甚至做出现场、“真实搬演”,如《今日说法》便经常通过小技巧让观众感觉事件正在发生。这是出于建立叙述真实性的需要,也未尝不可。 

不管是采访对象的叙述还是画外音叙述,都需要大量的空镜头和过渡镜头。在片子形态上,这类镜头叫做中性镜头、万能镜头,通常是事件发生的由大到小的场景空间、物件细节和风景画面,片中用来铺垫解说词和填补采访空隙。尽管同期声采访和解说词等语言元素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地位很高,但电视总要靠画面讲话。好的过渡镜头往往能很贴切地配合画面的讲述,虽然画面不是绝对的叙述所指,但只要在形象上相关,就能建立很好的视听叙述。比如我们拍关于下岗工人的题材,画外音讲述人物曾经的困境,四处找工作碰壁,这样的故事不可能让人物再演一遍。因此,拍摄时就可以用城市人流、车流的镜头,也可以用人物孤独的背影。只要不让人觉得画面形象分散了语言描述而又能在观众心里建立起某种形象——故事发生的场景——的叙述,就是成功的叙述。 

无论是50分钟的长专题片还是10分钟的小专题片,过渡镜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很好地服务于讲述,建立真实感、现场感,是片子在采访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在实践中要重视这类镜头的拍摄和现场捕捉,提高观察能力和组织画面叙述的能力。 

解说词 

解说词在专题片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要介绍事件过程,充当叙述人,补充画面中缺失的信息,介绍人物,还要担任结语和点题的角色。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解说词呢?解说词应该简单明了,尽量用口语而非书面语~新闻专题片创作不是文学写作——应该用简单的语言把事实和分析的道理讲清楚,过多的修饰往往反而会使意义更为模糊。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景点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某某地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某某人带领某某再创辉煌。

……


【插图】: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