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系列: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十周年馆庆同人论文集
作者:郑炜明 主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0232
出版时间:2014-9-1
版次:1
页数:369
字数:294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十周年馆庆同人论文集:琴学卷》之琴学研究具有专门性,也有跨领域与跨学科的通融性。大多篇文章后附有表格,证明了其治学严谨之态度,对于琴学研究者来说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论文集。此外,饶宗颐先生作为敦煌学研究的巨擘,影响深远,其古琴造诣高深。此书可算是对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为开馆十周年纪念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馆同人古琴论文集,共收有14篇古琴研究论文,包括郑炜明从晚清词人与唐人笔记进行的两篇琴学考论文章;郑炜明与陈德好合作的考古出土文物与琴学研究系列论文;罗慧关于西方学者与琴文化的整理论述;龚敏在香港琴人与琴史、小说方面的琴学考述。
此部论文集的特色有二:一是作者均为学术馆同人;二是作者在各个不同学科领域从事系列性的琴学研究。因此,此书之琴学研究具有专门性,也有跨领域与跨学科的通融性。大多篇文章后附有表格,证明了其治学严谨之态度,对于琴学研究者来说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论文集。此外,饶宗颐先生作为敦煌学研究的巨擘,影响深远,其古琴造诣高深。本书可算是对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为开馆十周年纪念之一。
【作者简介】:
郑炜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高级研究员、亚洲研究中心院士;兼任云南大学校聘客座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及黑龙江大学校聘客座教授。已经出版包括《非有意的诠释》、《澳门文学史初稿》、《仔路环历史论集》、《况周颐先生年谱》等近三十种学术着作,并已在中国及其它国家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八十余篇。常用笔名苇鸣,曾于海内外多次获得诗奖;其中包括1994年台湾创世纪诗刊/社四十周年纪念诗创作大奖。已出版文学创作个人专集或合集共十种。有新诗作品同时入选多种重要诗选,并有作品入选大陆和台湾的现当代文学大学教科书或教材。
【目录】:
總序/l
编者前言/l
況周頤與古琴 鄭烽明/l
唐李匡义《資暇集》及其“琴甲”條考論 鄭烽明/39
香港容氏家族之琴學淵源與傳習 龔 敏 林愷欣/53
盧家炳及其《春雨草堂琴譜》考述 龔 敏/90
饒宗頤先生的琴學初探 龔 敏/l05
明代通俗小說中的古琴初探 龔 敏/]31
試論《琴操》與中國的琴樂 耿慧玲/]44
中國出土琴器的考古學研究 鄭烽明 陳德好/]65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古琴圖像研究 鄭烽明 陳德好/1 93
中國出土古代撫奏琴器俑的分類及辨識芻議 鄭烽明 陳德好/22]
中國出土畫像磚的古代琴器圖像 鄭烽明 陳德好/254
嵇康《琴賦》西方翻譯史述論 羅 慧/282
嵇康《琴賦》英譯 ——兼論中國古典文學的譯介問題 羅 慧/306
論高羅佩《琴賦》英譯中的一些問題 羅 慧/33]
自柬徂西—— 古琴西文譯名初探
编後記/365
作者簡介/368
【书摘】:
2008年,笔者撰写《论《溪山琴况》与< 二十四诗品 >之关系》时曾云:“博学通才如饶宗颐教授,金石文史书画音乐词章等各方面人文领域论著等身,然限于精力时间,亦无暇就此一细小问题进行专文论述。”山自以为得前人所未曾想,殊不知饶先生早已在1974年点及此题,而今因为撰写此文始悉,倍觉羞赧。古人云:“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诚然!
《古琴的哲学》第二节,曾引述《淮南子·修务训》时云: “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复徽”。1987年,先生撰写《说琴徽…答马蒙教授书< 斅学集 >》据此条记载云: “此处所见徽字,向来琴家无不视为琴徽出现最早之资料……”①又征引其它文献记载,论说详明。文发表后,吸引琴学学者参与讨论,先生于1989年又从文字、声律、版本、校勘、器形、考古、思想诸方面撰写《说驹…兼论琴徽》长文回应。艳数年后,又刊《三论琴徽》一文,从敦煌文字、《文选》版本等论证汉代实有琴徽。1998年,又撰文《再谈< 七发 >“钓”字》刊出,从文字与训诂学论述,是为先生“四论琴徽”之作。汉代琴徽之论,至今虽无考古实物证明,然据古代文献记载,彼此当已有徽无疑。先生为明学林视听,不得已而再四辩之。
……
【插图】: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