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刘岩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30064
出版时间:2014-3-1
版次:1
页数:224
字数:180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作者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汉唐、敦煌流派的手舞进行概述,阐述了手舞的生活依据和文化基础,分析了中国手语、中国佛教中的手印、中国戏曲艺术的手形对中国古典舞手舞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舞手舞中蕴含的审美模式和文化意义,并在进行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同时,对手舞研究的研究方法的首次探索,为手舞的研究建立了体系,积累了经验。《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对某一舞种的微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方法,也是值得在其他舞种手舞的研究中继续发挥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舞蹈学研究领域首次对“手舞”进行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的概念,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的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并以此来剖析中国古典舞手舞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探索中国古典舞的品格和审美文化价值。作者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汉唐、敦煌流派的手舞进行概述,阐述了手舞的生活依据和文化基础,分析了中国手语、中国佛教中的手印、中国戏曲艺术的手形对中国古典舞手舞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舞手舞中蕴含的审美模式和文化意义,并在进行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同时,对手舞研究的研究方法的首次探索,为手舞的研究建立了体系,积累了经验。本书对某一舞种的微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方法,也是值得在其他舞种手舞的研究中继续发挥作用。
【目录】:
一叶知秋,滴水见海(代序)——刘岩的微身体语言研究之意义
引言
第一章中国古典舞手舞现状研究
第一节中国古典舞手舞的存在形态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中的基本手形
二、中国古典舞汉唐流派中的基本手形
三、中国古典舞敦煌流派中的基本手形
四、中国古典舞手舞的运动方式
五、中国古典舞手舞在训练中的实践
第二节中国古典舞创作中手舞个案分析
一、唐满城:《如此多娇》身韵流派的典型性手舞运用
二、孙颖:汉唐流派从《踏歌》到《铜雀伎》中的手舞剖析
三、高金荣:敦煌流派的前身《丝路花雨》
中手舞典型性动作的运用
第二章中国古典舞手舞的现实生活依据和文化基础
第一节手舞的现实生活依据
一、手语表达的主要方式
二、手语中的名词和动词
三、诸句式的手语表达
第二节中国古典舞手舞的文化基础
一、石窟造像及出土文物中手舞动作的分析
二、唐代寺庙讲唱文化
三、《千手观音》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中国戏曲舞蹈中的手势动作
一、梨园戏中的手舞动作素材
二、京剧“梅派五十三式”
三、梨园戏与京剧中手部动作的提取与运用
第三章中国古典舞手舞的艺术和文化特征
第一节中国古典舞手舞的艺术表现特性
一、艺术再现:叙事性手部动作的特征
二、艺术表现:抒情性手部动作的特征
第二节中国古典舞手舞的文化符号特征
一、中国古典舞手舞的基本样式
二、中国古典舞手舞的文化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书摘】:
在郑飞蓬与卫斯奴舞到一半时,曹操兴起,起身到舞台上意与郑飞蓬共舞。这可吓坏了两位舞者和众大臣,但是曹操本人执意要舞,众人只能从之。在这个情节的呈现过程中,郑飞蓬在袖中的基本手形仍旧是虎口掌,但是情节过程中的动作却使这时的虎口掌有语义性的表达,而不仅是为舞袖而动作的功能性职能。曹操到舞台中央打断郑飞蓬与卫斯奴正在进行的舞蹈表演,曹操上前夺过卫斯奴手中的手鼓,摆手示意让卫斯奴下去,这时郑飞蓬也跟着卫斯奴想一同退下,可曹操突然上前拉住郑飞蓬将其带到盘古位置开始击鼓与郑飞蓬共舞。在这段郑飞蓬与曹操共舞的段落,实际上动作的基本路线是与郑飞蓬和卫斯奴共舞相同的,但是在同样的舞蹈套路下,不同情境与剧情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内涵。刚才郑飞蓬与卫斯奴的共舞表现两人舞蹈技艺的高超之外,体现了二人感情的融洽和默契的关系;而在与曹操共舞的过程当中,虽是同样的动作,可郑飞蓬本应是伸展的手臂舞姿她有所保留,本应是快速节拍的手臂转换她略显迟疑,这种语境下,表现出郑飞蓬的胆怯与羞涩。实际上在两段舞蹈的转换中没有太多铺垫,但是观众仅凭这样的细节处理足以理解舞剧情节中要传达的意思。
……
【插图】: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