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
 
   
查看大图

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

《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紧紧抓住中国古典舞形态与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上、下两章来论述,力求较深入地发掘古典舞的本体属性,并将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民族艺术传统相联系,摄取戏曲、武术等类型以及太极、阴阳、道、气、形神等观念。《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的论述和撰写不仅局限于古典舞的形态语言层面,而且有意扩宽至中国舞蹈的普适性规律上,在研究的过程中势必放眼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展开,对中国其他艺术,例如戏曲、书法、雕塑、建筑等均有所涉及,兼谈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的语言比较研究

  • 商品编号:SJ4513
  • 商品重量:450.000 克(g)
  • 货  号:SJ4513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24
  • 作者: 胡伟,朱兮 著
  •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65615061
  • 出版时间: 2013-6-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181000
  • 页数: 183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25.00
  • 销售价: ¥24.00
  • 节省: ¥1.00
  • 已经有129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系列:青年学者文库

作者:胡伟,朱兮 著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615061

出版时间:2013-6-1

版次:1

页数:183

字数:181000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以中国古典舞60年的形态建构和语言演变为研究主线,从“剧目创作”这个角度去考查各个时期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总体风貌,并加以分析、归纳、梳理,从而把握艺术发展的规律,为今后古典舞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为舞台艺术的创作留出更广阔的空间。《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主要针对国内热爱传统舞蹈艺术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编著,其受众面包括专业的理论研究人员、专业操作者以及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大学生们,可供其参阅古典舞身韵教学的个案分析,以及查阅古典舞剧目创作的精品鉴赏。


【内容简介】:

  《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紧紧抓住中国古典舞形态与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上、下两章来论述,力求较深入地发掘古典舞的本体属性,并将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民族艺术传统相联系,摄取戏曲、武术等类型以及太极、阴阳、道、气、形神等观念。《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的论述和撰写不仅局限于古典舞的形态语言层面,而且有意扩宽至中国舞蹈的普适性规律上,在研究的过程中势必放眼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展开,对中国其他艺术,例如戏曲、书法、雕塑、建筑等均有所涉及,兼谈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的语言比较研究。


【目录】:

上篇: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 

第一章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方法 

第一节构成的方法及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多元成分 

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戏曲舞蹈 

二、武舞同源,触类旁通——武术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芭蕾舞 

四、兼收并蓄,容纳百川——杂技、体操、现代舞及其他 

第二章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症结 

第一节“博采众长”之后 

一、行当专属与语言缺陷 

二、“古+古”的存惑 

三、古典舞?还是现代舞? 

四、杂技的复兴与舞蹈的死亡 

五、谁与争锋 

第二节“以我为主”四部曲 

一、第一部曲——戏曲舞蹈 

二、第二部曲——敦煌壁画 

三、第三部曲——汉唐舞史 

四、第四部曲——昆曲舞蹈 

第三章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公式 

第一节“以我为主”的主体意识与地位 

第二节“多元吸收”的“转化”手段 

第三节以我为主>多元吸收 

第四章中国古典舞语言形态分析 

第一节造型:求圆占中、阴阳两面 

一、万变不离其圆 

二、阴阳向背 

三、三面不统一 

第二节动势:向心之动、内聚之势 

一、圆、曲、拧、倾 

二、外圆内转之势 

三、转的内旋动势 

四、技术、技巧的向心动势 

第三节路线:周而复始、循环运行 

一、“圆起”、“圆行”、“圆止” 

二、身法即腰法 

三、腰部传导、以身带臂 

第四节动律:逆行反转、不守常规 

一、反其道而行 

二、反者,道之动 

三、“十欲”法则 

四、太极阴阳中的舞蹈表现 

五、动作逆向起动的缘起 

下篇:中国古典舞语言发展 

第五章初期中国古典舞蹈语言的生成 

第一节语言生成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第二节中国古典舞舞蹈语言与戏曲、武术语言的关系 

一、“以歌舞演故事”的语言体系 

二、“闪、转、腾、挪”的人体文化 

第三节从初期代表作品看中国古典舞舞蹈语言的审美形态及其特征 

一、《牡丹亭·游园惊梦》从昆曲到舞蹈的破茧成蝶 

二、《春江花月夜》且舞且戏的哑剧化表演 

三、《宝莲灯》古为今用的民族宝藏 

四、《小刀会》章回体小说的舞剧结构 

第四节初期中国古典舞舞蹈语言的审美意义 

第六章中期中国古典舞蹈语言的改造 

第一节语言变化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节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实践——“身韵” 

一、“形”与“意”的分离——戏曲具象性语言转向舞蹈抽象性语言 

二、“韵”与“段”的剥离——外部形态的模仿转向内在韵律的体悟 

三、“艺”与“技”的提升——身体技法的语序转向内蕴神采的语法 

第三节从中国古典舞剧目看“身韵”的语言特征及其审美内涵 

一、《黄河》语言机制的抽象转化 

二、《源》流转风韵的审美挖掘 

三、《忆》英雄主义的时代赞歌 

四、《木兰归》刚柔相济的多元语言 

五、《醉剑》挑灯看“舞”的身体解放 

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舞蹈语言改造的意义 

第五节中国古典舞的语言挖掘——“敦煌” 

一、《丝路花雨》破壁而飞开辟新形象 

二、《敦煌彩塑》魅力“三道弯”体态 

第一节语言转化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节舞蹈语言转化的特点 

一、《风吟》、《扇舞丹青》动作连接的流动性 

二、《谢公屐》、《龙儿》修辞手段的多样性 

三、《书韵》、《抢鼓》、《踏歌》、《飞天》:文化领域的拓展性 

第三节从剧目看中国古典舞语言转化及其发展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

复合形式的旋转主要指的是大转接小转,当然也有各种类型的变形转。大转接小转最能体现回的动势,通常大转指的是旁腿转,小转是各种舞姿变形转。做旁腿转时,动力腿圆周摆动和手臂的辅动可以共同产生一定的旋转动力。动力腿摆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摆动的力度和强度,还取决于摆动的空间幅度。在圆周摆动的情况下,摆动面越接近水平(动力腿在90度最佳),旋转的转势就越大。反之,动力腿越低,对旋转的动力就越小。在做大转接小转的复合转时,一旦大转带来的转旋动力传给小转时,小转就自然形成二次加速,其速度和强度胜于大转。小转较之大转,其受力更少、范围更窄、阻力更小,在二次加速的同时,力量和空间是向回收聚的,呈现的是向心的动势。“扫堂探海转接舞姿转”作为古典舞自身所独有的旋转,道理亦同前述。 

第四是发力点由外至内的向心力的旋转。例如“跨腿转”、“拧身端腿转”、“搬腿转”、“螺丝转”等。 

古典舞除了拧倾舞姿转之外,还有一些在垂直状态下完成的直立旋转。尽管这些转是在直立状态下完成的,但动势仍然是向内的、向里的。例如“跨腿转”要求先跨再转,动力腿勾脚抬起经旁到前侧腿位置,再往回做跨腿的同时主力腿直膝。身体和主力腿随着跨腿的力量和手的带动旋转,形成跨腿在先,旋转随后的向心动势。 

随着古典舞技术、技巧的更新,旋转也发展得更为精湛。抱前腿转、抱后腿转已经比比皆是了,不论从质量、数量,还是从创新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更新。但作为这种高难度的特殊技巧,动势如果不是向内的,将不能很好的完成。《尹文子·大道上》说:“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因圆者之自转,使不得止;因方者之自止,使不得转。”此语说明事物的体态和属性决定其存在方式和运动趋势。古典舞追求内收的动势和内聚性的形态,决定了其“圆”的属性,“圆者之自转;使不得止”也必然成就了“圆流周转”的运动转势。向内的转势成为古典舞旋转运动的基本存在方式和特征。

……


【插图】: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