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西方音乐史十讲(插图修订第9版)
 
   
查看大图

西方音乐史十讲(插图修订第9版)

《西方音乐史十讲》以大纲式的手法对西方音乐发展进行了清晰描述,既保持了音乐史著作的学术性特点,又突出了实用性。迄今出至第9版,读者甚众。

  • 商品编号:SJ4560
  • 商品重量:1100.000 克(g)
  • 货  号:SJ4560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40
  • 作者: 米罗·沃尔德,等 著;刘丹霓 译;杨燕迪 作序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 9787510070723
  • 出版时间: 2015-3-1
  • 版次: 第1版
  • 页数: 368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42.00
  • 销售价: ¥40.00
  • 节省: ¥2.00
  • 已经有227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作者:米罗·沃尔德 (MiloWold),加里·马丁 (GaryMartin),詹姆斯·米勒 (JamesMiller),埃德蒙·塞克勒 (EdmundCykler) 著;刘丹霓 译;杨燕迪 作序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0723

出版时间:2015-3-1

版次:1

页数:368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畅销30余载的美国高校通识课教材,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最简明指南

  脉络清晰本书概括出从古希腊到20世纪近3000年的西方音乐发展脉络。每章按固定体例,分别论及时代和文化背景、音乐的功能和风格特征、表演实践、体裁类型以及重要的作曲家、史学家、著述家,让读者在较短的篇幅中鸟瞰音乐文化。

  实例丰富书中收录《西方音乐发展史:精选集》、《欧洲音乐遗产:800—1750》及《诺顿西方音乐选集》等多部经典谱例集中的乐谱,并附大量作曲家手稿及反映各时期音乐文化生活的历史图片,使读者能够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作为文化的音乐行为。

  查阅方便每讲提供与音乐相关的历史事件年表,七个固定的小节标题鲜明提示每讲内容,书末还附有乐器介绍及延伸阅读书单,给读者更满意的阅读体验和更方便的查询指导。


【名人推荐】:

这种体例和论述对于初入音乐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对音乐已有兴趣并希望进一步深入的爱乐者,最有实际的效用。一册在手,整个西方音乐史的面貌和轮廓便了然于胸。甚至,因其对音乐史实的概括简明而条理,如要对付相关考试,正好也可资参照。


——杨燕迪,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西方音乐史十讲》以大纲式的手法对西方音乐发展进行了清晰描述,既保持了音乐史著作的学术性特点,又突出了实用性。迄今出至第9版,读者甚众。

  全书共十章,按年代顺序对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进行了介绍。文中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音乐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现出的不同风格特征做了细致分析。此后,简要地列举了各个时期重要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有力地说明了音乐家对音乐发展的重要贡献。

  本版增加了与音乐和作曲家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表,来帮助读者了解各个时期音乐的发展状况。其中,更多地去提及现今的音乐选集和相应录音的乐谱,方便读者对音乐作品的获取。同时,对讨论流行音乐的章节也进行了扩充和更新,以带给读者更多现代音乐学家最新的学术观点。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米罗•沃尔德(MiloWold),1936—1974年执教于林菲尔德学院,并担任音乐学的荣誉教授。其后人为纪念他和他的夫人对学校教育的贡献,于2008年在林菲尔德学院设立了“米洛和布兰奇•沃尔德纪念奖学金”(MiloandBlancheWoldMemorialScholarship)。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乐与艺术》(与詹姆斯•米勒、埃德蒙•塞克勒等合著)等。


  加里•马丁(GaryMartin),俄勒冈大学音乐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音乐史。1966年开始执教于音乐教育学院,主要开设音乐教育、音乐课程发展史等课程。曾任德国国际音乐教育中心主任。主要作品有《音乐基本概念》、《西方世界中的音乐与艺术》(合著)等。


  詹姆斯•米勒(JamesMiller),俄勒冈大学声乐和合唱音乐专业的名誉教授,曾任欧洲音乐教育中心德国与英国区的主任。1988年,他在英国巴思开设了名为“英国音乐社会史”的课程。在俄勒冈州,他多次担任国家声乐独奏与合奏比赛的评委。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乐与艺术》(合著)。


  埃德蒙•塞克勒(EdmundCykler),俄勒冈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用于多种乐器演唱和表演的121首卡农》、《西方世界中的音乐与艺术》(合著)、《比较音乐教育》(论文)等。


◆译者简介◆

  刘丹霓,上海音乐学院博士毕业生,现为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


【目录】:

序言 通过音乐的历史走进音乐 杨燕迪 

前言 

导论 

插图目录 

谱例目录 


第一章 中世纪之前的古代音乐 

1.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1.2 音乐的功能 

1.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与音色 

表演实践 

1.4 声乐音乐 

1.5 器乐音乐 

1.6 作曲家 

1.7 史学家、理论家和手稿来源 9


第二章 中世纪早期(300—1100) 

2.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2.2 音乐的功能 

2.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2.4 声乐音乐 

圣咏 

奥尔加农 

单乐章形式和结构手法 

2.5 器乐音乐 

2.6 作曲家 

2.7 史学家、理论家和手稿来源 


第三章 中世纪晚期:古艺术——新艺术(1100—1400) 

3.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3.2 音乐的功能 

3.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3.4 声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与结构手段 

复合形式 4

复调弥撒 

宗教剧 

3.5 器乐音乐 

3.6 作曲家 

3.7 史学家、理论家和手稿来源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 

4.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4.2 音乐的功能 

4.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表演实践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表演实践 

4.4 声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和结构手段 

经文歌 

赞美诗 

众赞歌 

诗篇歌 

赞美歌 

弗罗托拉 

牧歌 

尚松 

复调利德 

集腋曲 

埃尔曲 

多种世俗形式 

复合形式 

弥撒 

4.5 器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和结构手段 

利切卡尔 

坎佐纳 

圣名曲 

托卡塔 

幻想曲 

前奏曲 

变奏曲 

舞曲形式 

复合形式 

4.6 作曲家 

4.7 史学家、理论家和手稿来源 


第五章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5.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5.2 音乐的功能 

5.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表演实践 

5.4 声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和结构手段 

宣叙调 

咏叹调 

咏叙调 

合唱 

经文歌 

教会协奏曲 

赞美歌 

唱歌曲 

复合形式 

歌剧 

清唱剧 

受难曲 

康塔塔 

弥撒 

5.5 器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和结构手段 

托卡塔 

前奏曲 

利切卡尔 

赋格 

幻想曲 

管弦乐序曲 

主题与变奏 

利都奈罗形式 

帕萨卡利亚与恰空 

众赞歌前奏曲 

复合形式 

组曲 

管弦乐组曲 

教堂奏鸣曲 

室内奏鸣曲 

键盘奏鸣曲 

独奏协奏曲和大协奏曲 

5.6 作曲家 

5.7 史学家和理论家 


第六章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 

6.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6.2 音乐的功能 

6.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表演实践 

6.4 声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和作曲手段 

宣叙调 

咏叹调 

合唱和重唱 

声乐复调作品 

利德 

复合形式 

歌剧 

清唱剧 

弥撒 

6.5 器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和结构手段 

快板奏鸣曲式 

回旋曲 

变奏曲式 

三部歌曲形式 

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以及其他舞曲形式 

序曲 

复调器乐音乐 

复合形式 

奏鸣曲 

交响曲 

协奏曲 

室内乐 

小夜曲、嬉游曲、遣兴曲和夜曲 

6.6 作曲家 

6.7 史学家和理论家 


第七章 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 

7.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7.2 音乐的功能 

7.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表演实践 

7.4 声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和结构手段 

艺术歌曲 

合唱音乐 

复合形式 

歌剧 

大型宗教合唱作品 

7.5 器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和结构手段 

奏鸣曲式 

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 

变奏曲 

舞曲乐章 

狂想曲 

练习曲 

音乐会序曲 

标题性交响曲和交响诗 

复合形式 

奏鸣曲和交响曲 

协奏曲 

室内乐 

芭蕾 

交响组曲和戏剧配乐 

7.6 作曲家 

7.7 史学家与理论家 


第八章 20世纪早期(1900—1945) 

8.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8.2 音乐的功能 

8.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与音色 

表演实践 

8.4 声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 

艺术歌曲 

合唱作品 

复合形式 

歌剧和音乐剧 

清唱剧/带有乐队的合唱作品 

仪式音乐 

8.5 器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 

序曲和交响诗 

变奏曲 

小型音乐形式:舞曲、诗性小曲 

复合形式 

奏鸣曲、室内乐和交响曲 

协奏曲 

组曲 

现代芭蕾 

电影和戏剧配乐 

8.6 作曲家 

8.7 史学家和理论家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音乐 

9.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9.2 音乐的功能 

9.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与音色 

表演实践 

9.4 声乐音乐 

单乐章形式 

艺术歌曲 

合唱作品 

复合形式 

歌剧和音乐剧 

9.5 器乐音乐 

传统体裁 

使用传统乐器的非传统音乐作品 

电子音乐 

9.6 作曲家 

9.7 史学家和理论家 


第十章 20 世纪的爵士乐和流行音乐 

10.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10.2 音乐的功能 

10.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布鲁斯 

雷格泰姆 

新奥尔良爵士乐 

迪克西兰爵士乐 

摇摆乐 

博普(比博普)爵士乐 

冷爵士乐 

自由爵士乐 

摇滚乐 

乡村音乐 

蓝草音乐 

音乐剧 

10.4 音乐作品 

10.5 作曲家、改编者和表演者 


乐器 

音乐曲例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出版后记


【序言】:

随着国内音乐生活日趋丰富,人们对音乐知识和相关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西方音乐简史》中译本的出版,正是顺应和满足这一需求增长的自然产物。聆听和理解音乐,实际上须臾不可脱离历史语境与风格常规的导引——否则,音乐就成为一堆没有意义的音响堆砌。记得曾有人询问笔者,学习音乐为何一定要学习音乐的历史?我的回答是,没有历史的音乐根本就不曾存在,因而不懂得音乐的历史也就谈不上懂得音乐。无论对于音乐人,还是对于爱乐者,进入音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就是进入音乐史。或者说,通过音乐的历史走进音乐,那是步入音乐殿堂的正途大道。

音乐史的著作和论述林林总总,而《西方音乐简史》的体例和思路与一般常见的叙述性音乐史相当不同,这就决定了此书的用途和读法会与一般音乐史书迥然相异。显而易见,此书的优势在于简明、清晰和条理,方便查阅,利于检索——英文原书已重印九版之多,说明使用者甚众,深受青睐。全书十章,囊括西方音乐发展最重要的各个阶段和风格单位,每章按固定体例,分别论及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音乐的功能与作用、音乐的风格形式要素、音乐体裁、重要作曲家、音乐著述家及手稿来源,另还附有非常实用的乐器说明及重要词汇。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安排——让读者在相对简短的篇幅中对每个时段的音乐文化有某种“一目了然”的鸟瞰式掌握。可以猜想,这种体例和论述对于初入音乐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对音乐已有兴趣并希望进一步深入的爱乐者,最有实际的效用。一册在手,整体西方音乐史的面貌和轮廓便了然于胸。甚至,因其对音乐史实的概括简明而条理,如要对付相关考试,正好也可资参照。

此书的中译准确可信,行文流畅。这是译者的功绩,也是读者的幸运。由于音乐西学的汉译涉及诸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音乐和语言两方面的功力和训练缺一不可,音乐翻译有其特别的难处。近来国内的某些音乐翻译出版物中出现了不少佶屈聱牙的行文,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误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音乐翻译及出版无法适应当前市场需要快速增长的窘境和问题。本书译者刘丹霓恰在音乐和语言两方面均有科班训练和扎实积累,因而担当此书翻译游刃有余,让作者的写作意图完好无损地保留在通顺规范的中译文里。为此,我们应向原作者、中译者和中译本出版社表示感谢和致贺!


杨燕迪

2011年国庆期间写于上海音乐学院


【书摘】:

1.3风格与表演实践


在诸多古代文化中,音乐为各种宗教、仪式和节庆事件服务。这些事件规定了其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征。这些事件还影响到了音乐的结构以及对器乐和声乐音色的选择。早期东方文化、土著民族和早期西欧音乐传统在音乐上的一个主要差异是,东方音乐家倾向于以一种看似没有止境、重复性、狂想性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而西方作曲家则以更为清晰正规的结构来塑造他们的音乐。东方音乐的重复性特质是应其巫术或宗教仪式的催眠性表现的要求而产生的。


形式组织

一般说来,古代音乐以旋律或节奏模式为基础,这些模式构成了表演者的一个出发点,他们由此进行了相当自由的即兴发挥。音乐的形式组织则是重复和狂想性变奏的结果。


旋律

旋律和节奏是古代音乐的两个主导性因素。旋律具有一种看似没有止境的特征,这与西方音乐的旋律表现有所不同。旋律由各种拉长的变奏构成,可见于装饰(Ornamentation)性的阿拉伯风格处理、颤音、回音和华丽的音阶走句中,并常常以传统的片段或模式为基础。从目前可确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非西方社会将这些旋律模式建构在八度内选的五个音的基础上,这一旋律建构体系被称为五声体系。如今许多东方文化的音乐都建筑在这种八度的五声划分上,非常类似于近现代大调音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个音通常代表的关系。许多东方音乐体系将五声音阶划分为非常小的音程(Interval),代表近现代音乐中一个全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甚或十六分之一。在某些印度文化中,一个八度被划分为多达22个音程。

古希腊的著述阐述了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八度中组成近现代半音阶的12个音。这一体系源自算术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将一根弦进行了有比例的划分,从而在测弦器(Monochord)上产生了相互关联的各个音高(Pitch)。测弦器是一种有一根弦的初级乐器,在公元前5世纪被引入。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不仅是测弦器的发明者,而且提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和声(Harmony)理论。

他们的旋律基于四音列(Tetrachord)体系。该音列按顺序演奏时,会在八度内产生类似于近现代大调音阶的七声音阶。由于这七个音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被用作基音,因而一系列七个不同的调式音阶都可能被用于旋律的建构。古希腊人就认为这些音阶或调式具有伦理价值。


节奏

非西方音乐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节奏。在许多方面,早期族群和发达族群音乐的节奏模式所达到的复杂程度,西方文明直到20世纪才发展起来。音乐中的节奏包括数量上长和短的节拍(Meter),以及质量上的强拍和弱拍。例如,七拍、十拍和十四拍的节奏模式非常普遍,尤其在印度音乐中。

在一些非洲族群中,节奏表现的发展和培养孕育出了极端复杂的模式,其中一些模式传达着具体的意义。除非洲音乐外,复合节奏的表现在爪哇和巴厘岛的音乐中也频繁地出现。


和声

按照现代的和声定义来讲,和声并不存在于古代音乐中。然而,单音持续和固定音型(Ostinato)模式在过去很可能使用得更为广泛。东南亚社会

(如爪哇和巴厘岛)的音乐尤其如此。


织体

多种音乐织体(Texture)产生于表演同一旋律的人声和乐器的结合。对数百位乐器演奏者和歌唱者同时表演的记载显示出了人们对于支声复调(Polyphony)织体的兴趣,在这种织体中,旋律以同度、八度甚或其他音程而得到了重复或装饰。


乐器法与音色

音乐和语词在早期音乐表演中有着密切联系。人声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媒介,在同度或八度上,通常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人声伴奏。根据现今的非洲音乐、印度音乐和处于西方世界的东方音乐的表演情况,打击乐器的演奏技艺很可能在古代文化中就达到了极高的完美程度。打击乐器由木头、金属、石头,甚至蔬菜纤维(如葫芦)制成。打击乐器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所选音阶而制成的具有准确音高的乐器,另一类则没有这种音高差异。许多这些文化的有音高的乐器所利用的音高是以小于西方音乐中普通半音的音程为基础的。

弓弦乐器的构造相对简单,通常只有一根弦。拨弦(Pizzicato)乐器则达到了较高的完美程度,仅次于打击乐器。拨弦乐器的制造和演奏都对技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发展程度最低的非西方乐器是管乐器,与我们现今的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相对应。铜管乐器的发展始终局限于一种简单自然的形制(如不带阀键或拉管)。它们由金属、骨和木制成,原始的吹口是乐器自身的组成部分。木管乐器种类繁多,包括笛子类乐器和簧乐器。有些是形制简单的民间乐器,其他的则构造较为复杂。


表演实践

因为尚无固定的书面记谱体系,所有古代音乐的表演实践都依赖于口头传统。乐器、人声、力度和速度(Tempo)的选择都由当时的趣味和传统所决定。在古代记述中,涉及音乐表演的内容表明,某些特殊的乐器只用于特定的场合,因为它们的音色是与道德伦理价值有关的。

人声的运用与在欧洲传统中的亦不相同。从现今西欧以外文化的音乐实践来看,不同的音色是通过喉部收紧、假声(Falsetto)和喉声等实践而产生的。在一些非西方民族(尤其是东亚民族)中,人声的使用暗示了使歌唱尽可能地与说话相区别是非常可取的。东方演唱者的声乐技巧所发出的声音,在西方人看来与鼻音和有限共鸣有关。相比之下,西方演唱中的声乐技巧则试图产生一种持久的、共鸣充分的声音。



1.4声乐音乐


古代声乐音乐的即兴特征将大多数固定的形式结构排除在外。此外,即便存在此类形式结构,书面谱例的缺失也使我们没有任何重建其形式设计的基础。那么,在得到声乐音乐(神圣的和世俗的)被使用过的这一事实之前,我们没办法谈论声乐形式。声乐的歌词文本的叙事性质很可能影响到了音乐的形式。当时的文字和图片记载不仅提供了有伴奏的声乐音乐的证据,也提供了关于器乐音乐的有用信息。



1.5器乐音乐


在古代,器乐音乐与声乐音乐一样都是即兴的,没有任何已知的固定形式。与歌曲或舞蹈无关的纯粹的器乐音乐可在某些例证中找到。爪哇和巴厘岛使用的打击乐团便是鲜明的例子。器乐音乐通常描绘和说明诗歌或图画主题(Theme),正如中国和日本的丝竹乐所展现的那样。



1.6作曲家


对于这一时期的所有作曲家或现存音乐作品没有任何书面的记载。譬如扮演《旧约》中的大卫的表演者这样的宫廷记载和考古记录,提供了此时期作曲家的某些迹象,因为每一位表演者实际上也都是作曲家。尽管没有可将音乐作品归于其名下的具体作曲家,但古代音乐的例子确实存在。非西方音乐的录音随处可得,而且还包括各种音乐收藏,如那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赞助和保护的收藏。(请见音乐曲例中的例1.1)



1.7史学家、理论家和手稿来源


早期的著述家谈及音乐,或将之作为一种数学—理论体系,或将之作为一个哲学—伦理问题。在前者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其理论是在毕达哥拉斯研究的著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和理论家,并关注宇宙的和谐问题;而在后者中,尽管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也可见于许多中国、印度、希伯来及其他国家的古代著述家的著作中,数量最多的著述属于古希腊哲学家。少数现存的记写下来的古希腊音乐已从石头上的铭文中得到了辨认和解读。

毕达哥拉斯(约前582—前483),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被认为是音高比例的发现者。几个世纪以来,只有八度和五度被认为是完全协和的。关

于毕达哥拉斯的著述没有任何记载,他的理论也是因其追随者的发展而为人所知的。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于音乐的关注几乎只在于其伦理价值。音乐在其教育理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因为音乐与性格的培养相关。《蒂迈欧篇》(Timaeus)和《理想国》中的段落表述了他对于音乐及音乐的社会地位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柏拉图的学生,在其几部著述中同样关注了音乐的伦理价值,尤其体现在《政治学》(Politics)中。

亚里斯多塞诺斯(Aristoxenus,前354—?),古希腊最重要的音乐著述家。他的两部著作《和谐的要素》(HarmonicElements)和《节奏的要素》(ElementsofRhythmics)都流传至今,前一部是完整的,后一部则仅存片段。这两部著作的英语译本(由麦克兰[H.S.Macran]翻译)出版于1902年。

克利俄尼特斯(Cleonides,公元2世纪上半叶),希腊著述家,其著作《和谐论导论》(HarmonicIntroduction)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研究古希腊古典时期的音乐提供了信息。这一著作的一个版本于1497年在威尼斯出版。

昆提利安(AristedesQuintillianus)在公元200年左右享有盛名。他的专著《音乐之书•卷七》(DeMusicaLibriVII)为古希腊音乐知识提供了基本的资料来源。由谢弗克(Schafke)翻译的德语译本于1937年出版。

阿忒纳乌斯(Athenaeus,200年),希腊著述家,居住在罗马。尽管他不是音乐家,但他在《餐桌上的健谈者》(SophistsatDinner)中对音乐表演的描述是帮助人们认识音乐在罗马生活中的地位的一份珍贵资料。

以上大部分著述的节选片段可见于斯特伦克的《音乐史料选读》(Strunk,SourceReadinginMusicHistory,Rev.ed.,NewYork:W.W.Norton,1996)。

……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