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系列:音乐博士文库
作者:梁红旗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05574
出版时间:2013-3-1
版次:1
页数:132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索菲亚·古拜杜丽娜音乐作品研究》在结论部分对古拜杜丽娜音乐中以复合为特征的技术手法、技法与观念在其音乐中通过宗教题材的象征性意义和诗歌等因素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当今仍然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俄罗斯作曲家索菲亚·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1931-)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与古拜杜丽娜音乐作品相关的宗教、哲学、历史、人文思想、生活环境和社会政治背景出发,着重研究其音乐创作中以复合为特征的技术手法。本书在结论部分对古拜杜丽娜音乐中以复合为特征的技术手法、技法与观念在其音乐中通过宗教题材的象征性意义和诗歌等因素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
【作者简介】:
梁红旗,男,生于1962年,博士。1977年参加工作,1987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电子音乐方面的研究、教学及创作。1994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跟随饶余燕教授攻读作曲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跟随赵晓生教授学习作曲技法,2006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西安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兼音乐工程系主任、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环境——社会——宗教——审美
第一节生活及地域环境对作曲家的影响
第二节前苏联的社会政治背景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宗教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作曲家审美观念的成因与特点
第二章技法特征(一)——音高复合
第一节确定性音高的非确定性音高
第二节以十二半音体系为坐标的音高体系与微分音体系
第三节协和性质的和弦与非协和性质的其他音高因素
第三章技法特征(二)——音色复合
第一节常规乐器与非常规乐器
第二节常规演奏法与非常规演奏法
第四章技法特征(三)——节奏复合
第一节严格节奏与非严格节奏
第二节均分节奏与多重节奏
第三节数列整合与常规切割和自由无序节奏
第四节其他节奏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索菲亚·古拜杜丽娜作品分类目录
【书摘】:
的某种契合;4.在巴扬上使用控制风箱的方法找到了自然的“叹息”声;5.巴扬在不改变手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两种不同音色、不同空间的变换。
古拜杜丽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在音乐作品中使用巴扬,至今已写作了近十部含有巴扬的音乐作品。从1979年为大提琴和巴扬而作的对于古拜杜丽娜来说县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十字架》(InCroce),到2003年为巴扬与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天蝎座》(Underthe Sign of Scorpio Variations on Six Hexachords)的每部作品中巴扬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同弦乐器音色的复合上达到了几近完美的程度。不仅表达了深刻的音乐内容,而且使巴扬的音色同弦乐的音色达到了一种审美的和谐。这方面的主要作品有《十字架》,《七言》和《沉默》(Silenzio for bayan,violin and cello 1991)。下面将分别加以说明。
在为大提琴和巴扬而作的《十字架》中,古拜杜丽娜首次将两个很少同时使用的乐器进行了复合。在这个作品中两个乐器的音色分别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作品开始巴扬在高音区右手不停的交替演奏E和升F使之产生出类似于颤音的效果,同时演奏具有象征性的分解A大三和弦,这种高音区明亮的闪烁的音色在这里象征着“光明”的主题,大提琴在阴郁的低音区演奏半音和微分音断断续续的旋律,象征着“黑暗”的主题。见例29。随着音乐的发展二者的音区发生了交换,大提琴进入了明亮的高音区,巴扬下降到了沉重的低音区,音色的象征意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大提琴的高音音色以及自然泛音的滑奏似乎是“光明”主题的进一步升华,巴扬低音区的音块仿佛是沉重的呻吟,见例30。这种用法既体现了古拜杜丽娜矛盾互相转化的哲理性思维,同时二者音色、音区的相互交叉又具有了十字架的象征意义。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