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陶然 编著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ISBN:9787546410265
出版时间:2015-4-1
版次:1
页数:183
字数:280000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单簧管(附光盘)》特邀请单簧管执教多年的专业导师陶然亲身示范,配合简洁的文字描述,让没有基础的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轻松掌握要点,打好基础,为后面的技巧提升做好准备。 本书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每个知识点后面都附有针对性强的练习曲或风格相近的乐曲,引导学习者巩固所学的要点,并将之灵活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 全书几乎囊括了单簧管的各种常用演奏技巧,而且确保这些技巧的演奏方式都是最新、最科学、最实用的。除此之外,本书还穿插了多首国内外经典演奏乐曲,如《茉莉花》《单簧管波尔卡》《梦幻曲》等,满足不同阶段的学习者。 本书是初学者的入门必备手册,值得广大单簧管爱好者们拥有。
【内容简介】:
单簧管是所有西洋乐器中最易上手的乐器之一。
它拥有近4个八度的极阔音域,因为音色较接近人声, 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因而有着“管弦乐队中的演 说家”“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如果你决 定开始学习单簧管,恭喜你,你做出了一个将带给你 无穷乐趣的决定!但是……从哪里开始?怎样学习?别着 急,这本浅显易懂的单簧管入门教程——陶然编著的 《单簧管(附光盘)》将一步步带你踏上正确的起点! 本书图文并茂介绍了乐理基础知识和单簧管的音 域与音区分布、口型、呼吸方法、吐音、指法、身体 姿势……循序渐进击破各个要点,基础部分:长音、 连音、吐音、左手指法、右手指法、左右手指法、半 音阶指法与练习、综合练习……进阶部分:节奏、断 音、吐音、装饰音吹奏、音阶音程与琶音…… 本书精选了《幻想曲》《单簧管波尔卡》《梦幻 曲》……多首风格各异、经典动人的乐曲进行练习, 还介绍了单簧管的护理,哨片、笛头、管身、音键和 其他零部件的清洁与保养……
【作者简介】:
陶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单簧管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艺术考级高级考官,广东省管乐学会理事,深圳市管乐协会副会长,深圳市艺术学校单簧管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
【目录】:
PART 1 走近单簧管
初识单簧管
单簧管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单簧管的构造
哨片
单簧管的种类及音域
单簧管的安装与拆卸
单簧管的演奏姿势与方法
口型
呼吸方法
吐音
指法/手型
身体的姿势
PART 2 单簧管演奏基础
乐理基础知识
五线谱
音级
音符和休止符
附点音符和附点休止符
调式
常用演奏记号
发音练习
长音练习
连音练习
初步吐音练习
手指练习
右手B、A、G三音练习
左手A音练习
右手与左手小指控制下的F、E(低)音练习
左手拇指控制的十二度泛音键(高音键)练习
超高音练习
半音阶指法与练习
综合技术练习
PART 3 单簧管进阶训练
节奏练习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
切分音
三连音
附点节奏
最常用的基本功日常联系
音阶音程与琶音练习
C大调、a小调
G大调、e小调
F大调、d小调
D大调、b小调
bB大调、g小调
A大调、#f,J、调
bE大调、c小调
E大调、#c小调
bA大调、f小调
B大调、#g小调
bD大调、bb小调
#F大调、#d小调
bG大调、be小调
断音、吐音综合练习
装饰音演奏练习
倚音
波音
颤音
回音
PART 4 单簧管乐曲精选
哦,苏珊娜
岸边的陌生人
单簧管波尔卡
火之吻
演员
梦幻曲
空气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2号第一乐章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2号第三乐章
布列舞曲
快板
幻想曲
草原牧歌单簧管独奏曲
草原牧歌单簧管钢琴伴奏曲
附录
单簧管的日常护理
木制单簧管的护理
电镀处理的单簧管护理
单簧管的清洁与保养
哨片的清洁与保养
笛头的清洁与保养
其他零部件的清洁与保养
【序言】:
浪漫绮丽,音色动人的“演说家”
单簧管,又被称为黑管或克拉管,是最具代表性的木管乐器之一。它拥有近4个八度的极阔音域,且在任何音区都能自如地控制音量,处理大幅度的旋律变化。在不同的音区,单簧管都有独特的音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清澈优美,低音区深沉饱满。它的音色较接近人声,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因而有着“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
单簧管是所有西洋乐器中最易上手的乐器之一,它不像弦乐类乐器及钢琴,需要从小练习“童子功”,即便是成人,手指的灵活度下降,可塑性降低,也不影响学习吹奏单簧管。它也不像大多数管乐器对肺活量有较高的要求,单簧管需要的肺活量不但比小号、长号等铜管乐器或萨克斯等大型木管乐器小,甚至因为演奏口型等因素,比长笛等木管乐器的用气量还要少。所以,从换牙后的儿童到老年人,都可以学习单簧管,体会到吹奏的乐趣。
如果你决定开始学习单簧管,恭喜你!你做出了一个将带给你无穷乐趣的决定!但是……从哪里开始?怎样学习?别着急,这本浅显易懂的单簧管入门教程将一步步带你踏上正确的起点!
图文并茂,讲解专业细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乐器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础,这些基础包括正确的演奏姿势与呼吸方法、标准的持管手型与吹奏方法等。本书特邀请单簧管执教多年的专业导师亲身动作示范,配合简洁的文字描述,让没有基础的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轻松掌握要点,打好基础,为后面的技巧提升做好准备。
循序渐进,练习指导详尽。本书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每个知识点后面都附有针对性强的练习曲或风格相近的乐曲,引导学习者巩固所学的要点,并将之灵活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练习曲及乐曲后面都附有导师对练习要点的心得体会与指导。这样,既让初学者少走了许多弯路,大大缩短了学习进程,也提升了趣味性,让初学者也拥有了能演奏小乐曲的成就感。
乐曲丰富,演奏技巧实用。全书几乎囊括了单簧管的各种常用演奏技巧,而且确保这些技巧的演奏方式都是最新、最科学、最实用的。除此之外,本书还穿插了多首国内外经典演奏乐曲,如《茉莉花》《单簧管波尔卡》、《梦幻曲》等,满足不同阶段的学习者。
本书是初学者的入门必备手册,值得广大单簧管爱好者们拥有。
【书摘】:
二、单簧管的演奏姿势与方法
单簧管的演奏涉及到人体的五个部位:嘴、气、舌、指、身,即吹奏口型、呼吸方式、舌头功能、按指方法及身体的演奏姿势,熟练自如地协调好这五个部位才能吹好单簧管。
1.口型
口型,是指面部肌肉和唇部肌肉协同控制笛头发音时的形状,包括吹奏时嘴巴的形状、姿势及含笛头的位置。正确地控制口型与含笛头的位置对于好的音质、音准、音色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初学者可以把镜子摆在与脸一样高的位置,双眼平视前方,仔细观察自己的口型并按照以下程序反复练习:
·嘴的形状4151、4152
第1步:双唇自然闭合,然后下颌自然下垂,略张嘴,形成一个发“唉”音时的嘴形。吹奏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切忌鼓腮。
第2步:在上述嘴形的基础上,上唇向内自然收拢,下唇靠在下牙上,同时下颌自然舒展,宛如微笑。
第3步:保持正确的口型,利用嘴角两边深呼吸,将舌触及哨片的顶端,将气息推至哨片的顶端部位,舌头往后回收。先发出“WO”音后,吹气时在口缝中发出轻微“HU”/“呼”音即可。
·含笛头的位置4153、4154
掌握了正确的嘴形还不够,笛头要含多深也大有讲究。初学者不容易掌握含笛头的正确位置,这会导致吹奏时要么发不出声音,要么发出尖利刺耳的杂音。因此,含笛头的位置一定要规范。
笛头放入口中的位置取决于笛头刮面的长度。一般来说,上唇盖住距笛头顶端10毫米的位置,这个固定点应十分稳定(在笛头上贴上合适的牙贴能有效防止上牙在笛头上滑动),为防止上唇在笛头上滑动,应以上牙为支点,同时与右手管托的力点配合,稳定的控制整个管身,并保持持乐器的角度大约40-45度。同时下唇贴住哨片与笛头分离长度的中心点,约位于自笛头顶端起五分之二的位置。这是吹奏单簧管的最佳位置,一定要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晃动。
总之,选择准确位置的最佳方法是反复试吹以找到最佳振动点。
Tips:保持正确口型的要点
1.笛头含多会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尖叫杂音,而含少了会造成气息不通,声音不能很好地振动。选择准确位置的最佳方法是反复试吹以找到最佳振动点。
2.上唇向内收拢有利于音色的柔和饱满。
3.一定要坚持面部及唇部肌肉的耐力练习(如每日十分钟以上的长音练习),使上唇以及下巴肌肉坚实牢固,提升长时间演奏音乐作品的控制能力。
2.呼吸方法
呼吸,对于单簧管演奏的音色、音准、力度色彩变化以及音乐表现力有着重要影响。单簧管是通过人体呼出的气流冲击簧片,引起振动从而发声。正确的口型必须要加上充足的气息,才能畅通无阻地发出宽广美妙的乐音。因此,呼吸的方法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与单簧管在演奏中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日常呼吸是通过鼻子有节律的来控制,是一种下意识的生理运动,采用的是“胸式呼吸法”。但在吹奏单簧管时,呼吸是要根据乐曲的结构来进行的,需要大量的气息,呼吸时的速度和容量都会有变化,需要采用“胸腹式混合呼吸法”进行气息的控制,因为这种呼吸方式可以扩展整个胸腔及腹腔,使胸腔的容积达到最大规模,让肺的整个肌肉组织都积极地参与呼吸运动,从而促使肺部吸入大量的空气(即保留更多的气息),再通过对呼气的有效控制,这样就能让人在吹奏过程中轻易做到吸气短暂、迅速而无杂音,呼气均匀、平稳而绵长,并且不易感到疲劳。因此,这种呼吸方式才是吹奏单簧管时最科学、适宜的呼吸方式。
那么,要如何才能掌握这种科学的呼吸方法呢?首先,从吸气开始。
·吸气
吸气时,要保持正确的口型,用嘴的两角和鼻子同时迅速地把气流吸进,通过口腔、喉咙、气管将空气源源不断地吸入肺叶内。此时会感觉自己的胸腔、两肋、腰部四周、腹部都自然往外扩张。
注意正确吸气后要气归丹田,即将气息控制在横膈膜处(腹肌部位),以此作为吹奏发声时气息的支点,为呼气时产生气压做好准备。初学者可以尝试用“打哈欠”,来体会产生充分和舒展的深吸气的本能方式。
当然,在吹奏过程中,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要求将气吸满为止,吸气时要根据乐句的长短和需要,使吸入的空气量恰好符合吹奏该乐句的需要量,并且要在还有一点剩余的气息之前进行换气。这才是最科学的吸气方式。
·呼气
学会正确的吸气方法之后,就要采用正确的呼气方法使气流充实、宽广、平稳、均匀地呼出,以获得最佳的吹奏音色。
呼气时,不能一下就将气息全部吹出,保持正确的口型,放松喉头,始终感觉发出“Hoo”/“呼”音的气息传输,同时要主动运用横膈膜及腹部肌肉,使腹部的压力增大来支撑气息,产生有气压的“气柱”,保持集中、平稳、通畅、有节律的呼气方式。在演奏时,气息的运动感觉是指向上方鼻腔,并形成乐句所需要的空气速率,要有一种把气“穿过”管体的感觉。随着气息的减少,会感觉自己原本往外扩张的腰腹部自然往里收缩,横膈膜也随之复位。需要注意的是,呼气时肺里要留有少量的备用空气,以便进行下一轮吸气。
总之,呼出的气流越均匀、充实、宽广,发音就越平稳、充实和宽广,这就是气息与演奏之间的辩证关系。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