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系列:新编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机电类规划教材
作者:童建华 主编,袁锡明 主审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27561
出版时间:2014-7-1
版次:3
页数:261
字数:435000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机电类规划教材:音响设备技术(第3版)》采用模块式编写方式,各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音响设备的专业人员和社会相关工种等级考核的培训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10章,主要讲述音响设备的基本知识,常用音响设备的结构组成与功能特点,工作过程与操作使用,音响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等。书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传声器与扬声器系统、功率放大器、调谐器、调音台、家庭影院AV系统、MP3播放器等常用音响设备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还对其中的数字调谐器、D类数字功率放大器、数字式扬声器、数字环绕声系统、MP3播放器等数字音响产品的技术与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专业音响产品中的频率均衡器、效果处理器、压限器、激励器、反馈抑制器、电子分频器等专业音频信号处理设备也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各类音响设备都有典型的产品实例与应用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音响设备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书中还对音响工程中所涉及的声场设计与设备的选择、扩声系统的组建与音质评价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书后含有7个项目的实训指导,可根据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配合各章节的学习来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以提高应用与实践能力。各章附有小结与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和复习巩固各章节的相关知识。
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音响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与典型产品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强调应用与实践。全书内容以定性分析为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本书采用模块式编写方式,各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音响设备的专业人员和社会相关工种等级考核的培训使用。
【作者简介】:
童建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副教授,长期从事电子技术与音响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多次获得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又红又专教师标兵”等荣誉称号。编写《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音响设备技术》、《电路基础与仿真实验》、《数字电视技术》、《电路分析基础》等多部教材。
【目录】:
第1章音响设备概述(1)
1.1音响技术的基本概念(1)
1.1.1高保真(Hi—Fi)及高保真音响系统的属性(2)
1.1.2音响技术的现状(2)
1.2高保真音响系统的基本组成(3)
1.2.1高保真音源系统(4)
1.2.2音频放大器(5)
1.2.3扬声器系统(5)
1.3音响设备的基本性能指标(6)
1.4声音的基本知识(8)
1.4.1声音的基本性质(8)
1.4.2人耳听觉的基本特性(10)
1.4.3立体声基本知识(13)
1.4.4环绕立体声(16)
1.5室内声学(17)
1.5.1室内声学特性(17)
1.5.2 混响时间(18)
1.5.3吸声材料(19)
本章小结(19)
习题1(20)
第2章电声器件(21)
2.1传声器(21)
2.1.1 传声器的分类与主要技术指标(21)
2.1.2传声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4)
2.1.3 传声器的使用与维护(29)
2.2 扬声器(30)
2.2.1 扬声器的分类(31)
2.2.2 扬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33)
2.2.3电动式扬声器的结构与原理(35)
2.2.4 扬声器的选用原则(37)
2.3 分频器(38)
2.3.1 分频器的作用与种类(38)
2.3.2分频器的电路形式与工作原理(40)
2.4音箱(43)
2.4.1音箱的作用(43)
2.4.2 音箱的分类(44)
2.4.3 超低音音箱(46)
2.4.4 音箱的选择与检修(48)
2.5监听耳机(51)
2.5.1监听耳机的特点与技术指标(52)
2.5.2监听耳机的结构与使用(52)
*2.6数字式扬声器(53)
2.6.1 数字式扬声器的特点(53)
2.6.2 数字式扬声器的工作原理(53)
2.6.3 数字式扬声器的应用(56)
本章小结(56)
习题2(57)
第3章功率放大器(58)
3.1功率放大器概述(58)
3.1.1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与组成(58)
3.1.2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60)
3.2前置放大器(61)
3.2.1前置放大器的电路组成(61)
3.2.2音源选择电路(61)
3.2.3前置放大电路(62)
3.2.4音质控制电路(63)
3.3功率放大器(66)
3.3.1OTL功放电路(67)
3.3.2OCL功放电路(68)
3.3.3BTL功放电路(69)
3.3.4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71)
3.4D类数字功放(72)
3.4.1D类功放的特点与电路组成(73)
3.4.2D类功放实例(76)
本章小结(80)
习题3(80)
第4章调谐器(81)
4.1调谐器概述(82)
4.1.1无线电广播的发送与接收(82)
4.1.2调谐器的基本组成(84)
4.1.3调谐器的主要性能指标(85)
4.2调幅接收电路(86)
4.2.1AM调谐器电路组成(86)
4.2.2AM调谐器工作原理(87)
4.3调频接收电路(89)
4.3.1FM调谐器电路组成(89)
4.3.2FM调谐器工作原理(90)
4.4立体声解码电路(92)
4.4.1导频制立体声广播系统(92)
4.4.2立体声解码电路(94)
4.5数字调谐器(95)
4.5.1数字调谐器的特点与电路组成(95)
4.5.2数字调谐器的工作原理(97)
*4.5.3数字调谐器电路实例(99)
本章小结(111)
习题4(112)
第5章调音台(113)
5.1调音台的功能与种类(113)
5.1.1调音台的主要功能(113)
5.1.2调音台的种类(115)
5.1.3 调音台的技术指标(115)
5.2调音台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16)
5.2.1 调音台的组成(117)
5.2.2调音台的基本原理(119)
5.3调音台典型电路分析(127)
5.3.1输入通道电路(127)
5.3.2输出通道电路(132)
5.3.3其他电路(134)
5.4调音台的操作使用(134)
5.4.1话筒输入与线路输入通道部分的操作(135)
5.4.2立体声输入部分的操作(137)
5.4.3主控输出部分的操作(138)
5.4.4混响效果控制部分及其他的操作(138)
本章小结(140)
习题5(141)
第6章音频信号处理设备(142)
6.1频率均衡器(143)
6.1.1频率均衡器的作用与技术指标(143)
6.1.2频率均衡器的原理(145)
6.1.3频率均衡器的应用(148)
6.2效果处理器(153)
6.2.1概述(153)
6.2.2 数字延时器(154)
6.2.3数字混响器(156)
6.2.4 数字效果器(DSP效果器)(157)
6.3压限器(162)
6.3.1压限器的用途(162)
6.3.2压限器的基本原理(163)
6.3.3压限器实例(165)
6.4激励器(170)
6.4.1听觉激励器的基本原理(170)
6.4.2激励器实例(171)
6.4.3激励器在扩声系统中的应用(172)
6.5 反馈抑制器(173)
6.5.1 声反馈现象与产生啸叫的原因(173)
6.5.2反馈抑制器的基本原理(174)
6.5.3反馈抑制器实例(174)
6.6电子分频器(176)
6.6.1电子分频器的功能与组成(176)
6.6.2电子分频器的基本原理(177)
6.6.3电子分频器的选型(179)
6.6.4电子分频器实例(179)
6.7 其他处理设备(182)
本章小结(183)
习题6(183)
第7章家庭影院(184)
7.1家庭影院概述(184)
7.1.1家庭影院的系统组成(184)
7.1.2家庭影院系统中的音频接口(185)
7.2环绕声系统(186)
7.2.1杜比数字AC—3系统(186)
7.2.2SRS系统(190)
7.3AV功率放大器(191)
7.3.1AV功放的特点(192)
7.3.2AV功放的电路结构(192)
7.3.3AV功放的声道分布与作用(193)
7.3.4AV功放实例(194)
7.4家庭影院的系统配置(196)
7.4.1AV系统的配置方案(196)
7.4.2AV系统的选配(198)
本章小结(200)
习题7(201)
第8章MP3播放器(202)
8.1MP3播放器的特点与主要功能(202)
8.1.1MP3播放器的特点(202)
8.1.2MP3播放器的功能(203)
*8.2MP3机的工作原理(204)
8.2.1压缩音频数据的主要方法(204)
8.2.2MP3编码技术(206)
8.2.3MP3解码技术(209)
8.3 MP3播放器(210)
8.3.1MP3播放器概述(210)
8.3.2MP3播放器实例(211)
8.4 MP3播放器的功能与技术指标(214)
8.4.1MP3播放器的功能按键(214)
8.4.2MP3的技术指标(216)
8.4.3MP3播放器的选购(217)
8.4.4MP3播放器的使用注意事项(218)
本章小结(218)
习题8(218)
第9章音响工程(220)
9.1 音响工程概述(220)
9.1.1 厅堂扩声系统的类型(220)
9.1.2 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222)
9.2 音响工程设计要点(223)
9.2.1 声学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223)
9.2.2 音响工程的声场设计内容(224)
9.2.3 音响设备的选择(228)
9.2.4 音箱的布置及其对音质的影响(231)
9.3 音响工程设计举例(234)
9.3.1室内声场设计(234)
9.3.2扩声系统设计(239)
9.4音响系统的音质主观评价(242)
本章小结(244)
习题9(245)
第10章实训指导(246)
实训1音响系统的连接与操作(246)
实训2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247)
实训3功率放大器电路读图(249)
实训4AM/FM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250)
实训5调音台的操作使用(255)
实训6 家庭影院设备的连接与操作(257)
实训7音响设备的在机测量检查(258)
参考文献(261)
【序言】:
前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新编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机电类规划教材《音响设备技术》的第3版。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素质要求,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本次修订对原教材做了较大的改动与补充,并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教材内容的组织以实用为依据,在教材的整体框架下,以电子信息类专业所需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来编排教材内容,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有机地组合起来。在第2版的基础上,对逐渐退出市场的模拟调谐器、CD唱机、家庭影院中的模拟环绕声系统、音响工程的声场设计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删减;保留了电声器件、调音台、音频信号处理设备等相关内容。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音响设备的调音、维修等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突出教材知识的新颖性。本教材的修订,突出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产品的应用。如对数字式扬声器,数字式调谐器,D类数字功率放大器,MP3播放器等新技术与新产品均进行了必要的系统论述与补充;在专业音响设备中,对效果处理器、压限器、激励器、反馈抑制器等现代专业音频信号处理设备也进行了必要的介绍,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现代Hi-Fi音响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的理论学习能与实践训练紧密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本教材含有实训指导,共设计了7个实训项目,供教学过程中选用。各实训项目依照工学结合的特点,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编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可以分开,但内容上应尽可能衔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所需课时较多的收音机装配与调试实训项目,除教师上课指导外,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4.突出音响产品实例的典型性。音响设备的种类很多,电路繁杂,缺少相应的产品标准。在本教材的修订中,对各类音响设备均精选出最具典型的音响产品,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与介绍,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在电路分析过程中,将典型音响设备中各部分的局部电路分析与整机电路的结构组成密切联系起来,以局部电路围绕着整机电路而展开,避免音响课程内容的分散、繁杂、混乱,提高学生对音响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5.突出教材结构体系的灵活性。本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各章节相对独立。全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模块组合方法,分别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和选用模块,以供不同院校、专业和学生做弹性选择;同时针对现代音响设备所涵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新产品发展比较快的特点,本教材的编写留有一定的机动学时,供教师根据社会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和企业产品的不断更新,做出相应的知识补充和强化相应的技能训练,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便于灵活选择,以体现新教材的实用、灵活的特色。
6.突出教材内容表述的鲜明性。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实验和实训内容的设计,既符合知识逻辑的顺序,又着眼于符合专业岗位群的规范要求,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文字表述通俗易懂,语言精练,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接收和掌握。此外,各章含有教学导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参考学时等,分别将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明确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熟悉这几个层次,将技能和能力点分为学会、懂得、熟练这几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提出要求,以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便于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群、不同生源的相关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选择和使用。
本书参考教学时间为96学时,分配方案如下表所示,各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减学时。
本教材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童建华老师主编,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杨国华、欧阳乔、程军武、袁锡明、唐瑞海、丁邦俊、曹钟林、徐祥珍、戴明、戴建华等多位老师,同时得到了音响专家唐道济,以及台湾HAVA海峡视听音响发烧协会的蔡连水、王烱声、杨希文、吴永光、周杰等多位音响人士的鼎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与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3月
【书摘】:
1.传声器的便用
选择传声器,应根据使用的场合和对声音质量的要求,结合各种传声器的特点,综合考虑选用。例如,高质量的录音、播音或音乐与戏剧,主要要求音质好,应选用电容式传声器、铝带传声器或高级动圈式传声器;作一般语言类扩音时,选用普通动圈式或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即可;当讲话人位置不断移动或讲话时、与扩音机距离较远时,宜选用无线传声器;当环境噪声较大,如卡拉OK演唱,应选用单方向性、灵敏度较低的传声器,以减小杂音干扰等。在使用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传声器的特性与阻抗匹配。在使用传声器之前,应先了解传声器的基本特性和传声器的类型。往往静态技术指标稍低而瞬态特性好的传声器,要比静态指标较高而瞬态特性较差的传声器更好一些。另外,在使用传声器时要注意阻抗匹配。传声器的输出阻抗与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两者相同是最佳的匹配,如果失配比在3:1以上,则会影响传输效果。
(2)注意连接缆线质量与长度。传声器必须使用优质屏蔽电缆传送信号,以防窜入杂音对微弱的音频信号产生干扰;同时传声器的连接线要尽量短,以减少分布电容产生的高音损耗。通常,在不平衡连接(单心屏蔽线)时,高阻抗式传声器连接线不宜超过5~10m,低阻抗式传声器的连线可延长至30~50m。在必须加长话筒线时,则应采用平衡接法(双芯屏蔽线),以减少外来干扰。
(3)注意传声器的使用距离。在演唱时,嘴与传声器之问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近讲传声器与嘴的距离可保持1~20cm;动圈传声器的使用距离为0.1~lm,正常使用距离约0.1~3m为宜;电容传声器的灵敏度高,使用距离有时可达3m左右,音量仍能满足要求;如果距离太远,传声器输出信号电压小,噪声相对增加,歌声轻微,其细节难以表现;距离太近,低音容易失控,因近讲效应而提升低频造成声音模糊不清,音量大时又容易使话筒过载而使声音严重失真。
(4)注意传声器的使用角度。每个话筒都有它的有效角度,一般声源应对准话筒的中心线,两者的偏角越大,高音损失越大。一般心形传声器,嘴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应保持在5:45。范围内,对于强指向性传声器则应保持在±30°内。
(5)注意传声器的位置与高度。在扩音时,传声器不要靠近扬声器放置或对准扬声器,否则会引起啸叫。传声器放置的高度应与演讲者口部一致。传声器在室外使用时,l应该使用防风罩,避免录进风的“噗噗”声,防风罩还能防止灰尘污染传声器音膜。
(6)注意相位干涉产生失真现象。在传声器使用中,相位干涉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所谓相位干涉,就是由于声程差在传声器中引起的一种相位失真现象。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之间存在路程差,即声程差,结果在传声器处叠加后产生相位干涉,即传声器输出频响呈现梳状滤波器效应。作报告或演讲时,桌上传声器收到直达声与桌面反射声,因声程差使传声器输出频响呈现梳状滤波器形式的失真,为减小这种失真。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