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系列:20世纪西方音乐学名著译丛书
作者:(美)戴维斯 著,宋瑾,柯杨 等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1
ISBN:9787540438951
页数:395
字数:396000
版次:1
用纸:胶版纸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音乐意义的书。全书主要包括音乐和语言、音乐与绘画、音乐与符号、作曲家与听众的感情、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对音乐表现的反应等几个部分。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音乐的表现力之所以引起哲学家们过多的关注,是因为表现力作为个议题,它带来的困惑急需概念性的分析。分析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困惑产生的速度,这种失衡的状态长期存在着。作者不想多谈创作、演奏和欣赏时的喜悦和困难,因为作曲家、音乐家和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会研究这些问题。本书主要是为音乐哲学家而写,而不是音乐学家、作曲家、演奏家或听众。人们对由音乐引发的这些哲理性的问题饶有兴趣,不仅仅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还因为,毫无疑问,它们还是个难题。难题常常引发复杂的争论。作者所说的东西费解难懂,假如那些不是哲学家的人们依然对此感兴趣,那是因为这些讨论、倾听、分析、创作和演奏音乐的人多数都和哲学家‘样,为音乐所具有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吸引力而着迷。作者希望作者的论述能够澄清并阐明音乐家和哲学家们都碰到的那些难题。
在作者做这些解释的时候,作者应该补充几点说明。作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西方“古典的”器乐音乐。作者之所以关注西方音乐是因为作者估计作者的大多数读者对非丙方音乐不如他们对西方音乐那样熟悉。作者集中研究“古典的”音乐不仅仅是因为作者自己的学识和兴趣主要在这一方面,还因为传统给作者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其他的流行音乐也从中吸取营养。在过去两百年的西方“古典”传统中,器乐音乐,除了它自身所占据的中心地位之外,从哲学角度来看,即使它不处于主导地位,它的地位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就纯器乐音乐而言,哲理性的问题是最为尖锐的,因为这些作品所拥有的意义属于音乐的声音世界。作者想,只有当人们意识到音乐在其最抽象的状态中表现出的长处和短处时,音乐在歌曲、歌剧、电影等等方面的贡献才能显现出来。
【作者简介】:
李涛,2005年获得钢琴和作曲双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考取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博士研究生,导师贾达群教授。先后师从作曲家尚德义教授,钢琴家吴乐懿教授、周士瑜教授、赵晓生教授。曾多次应邀在全国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大型文艺晚会、收录VCD和CD等;多次受邀进行各种创作活动、学术讲座、公益巡演及各类型赛事评委等。
2002年与指挥家严良堃教授演出《黄河大合唱》专场:2005年与指挥家郑小瑛教授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专场;2006年应邀在鼓浪屿举办“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暨“中-奥‘古琴与钢琴’邮票首发式”钢琴音乐会。曾创作的各类型声器乐作品和学术论文参加全国重要学术交流及演出,并在全国音乐核心刊物上发表及获奖。艺术歌曲《苦豆草》荣获“第四届敦煌文艺奖”,发表在《歌曲》和《音乐创作》中:《依恋你,两部高原》在“全国词曲新作2006征集大赛”中荣获词曲新作最高奖——“晨钟奖”排名第一,发表在《歌曲》中。2006年荣获上海音乐学院“傅成贤奖学金”。2007年学术论文《钢琴音响结构之分析》荣获“第九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社科研究》“优秀论文奖”并发表在《音乐艺术》中。2007年应邀出访美洲及欧洲十一国进行教育考察和学术交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音乐和语言
一、为语型意义设置的条件
二、库克和迈尔的理论
三、意义的类型
四、自然的与非自然的意义
五、音乐中意义D的例子
第二章 音乐与绘画
一、绘画描绘的必要条件
二、针对音乐表现的争论
三、哪种描绘理论能更好地适用于音乐的情形?
四、音乐和表现最初的两个必要条件
五、音乐和表现的第三个条件
第三章 音乐与符号
一、朗格的理论:表现性符号
二、普拉特的音乐表现理论
三、古德曼的理论:范例性符号
四、隐喻
第四章 作曲家与听众的感情
一、表现理论
二、唤起理论
第五章 音乐中的情感表现
一、音乐表现情感的独特性
二、汉斯立克:音乐不表现情感
三、外表的情感特征
四、音乐中的情感表现
五、音乐的表现与音乐的价值
第六章 对音乐表现的反应
一、悬而未决的情形
二、认知主义
三、对认知主义的回应
四、既然音乐使我们听起来感觉悲伤,为什么我们还要听呢?
第七章 音乐的理解
一、音乐的音响与它所制造出来的声音
二、为什么说乐如其人
三、历史和风格的相关性
附录
一、目录索引
二、引用文献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