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系列:马革顺艺术人生
作者:马革顺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03889
出版时间:2013-12-1
版次:1
页数:88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精装
【推荐】:
《马革顺音乐人生(附光盘世纪回眸影集)(精)》收集马革顺先生百年来珍贵照片,全力打造一份百年艺术人生回眸的精美艺术画册。DVD内容为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往事栏目”纪录片《马革顺的人生影像》。马革顺是我国合唱指挥泰斗。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今年正值马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合唱100周年。
【内容简介】:
《世纪回眸:马革顺音乐人生》收集马革顺先生百年来珍贵照片,全力打造一份百年艺术人生回眸的精美艺术画册。DVD内容为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往事栏目”纪录片《马革顺的人生影像》。
【作者简介】:
马革顺,指挥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14年出生于南京,中学毕业后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1937年毕业,任教于西北音乐学院等院校,1945年到上海任教育局音乐中心分站主任。1947年,赴美国威斯敏斯特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任教于沪江大学、上海美专、华东师大、上海音乐学院。1963年,马革顺教授的《合唱学》学术专著出版,标志着中国合唱学术理论达到国际水平,也确立了马革顺合唱学派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1981年2月,应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邀请,前往美国21所大学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并获威斯敏斯特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称号。至今仍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合唱指挥家。
【目录】:
序
追求(1914-1949)
磨炼(1950-1976)
再生(1977-1994)
使命(1995-2003)
收获(2004-2013)
后记
【序言】:
从我走进上海音乐学院大门的那一天起,马革川页先生的名字和许多汾阳路20号里著名先生们的名字一样,对于我而言一直是一个传奇。作为后学,为本书作序实为僭越,但转念一想,不妨借此略表景仰,梳理马老带给后学的思考和启示吧。
马老一生对音乐艺术的不倦追求,让我想到“立行”于学术者之重要。马老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人生,并未如其名一般“顺”,而是坎坷多舛,有被人误解的尴尬,被人冷落的无奈,被人怀疑的愤懑,被人诬陷的委屈,被人折腾的屈辱。但是,马老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事业与艺术的追求,在恶劣的环境下,他坚持着一切可能情况下的艺术实践,这是他取得所有艺术成就的坚实基础。
从事音乐艺术的人大多感性,的确,艺术欣赏有时不能太理性,太理性则无趣味,但是艺术教育却不能不理性,无理性则无规律,无规律则无规模,无规模则无以称现代教育。马老不仅有着丰沛的情感,还重视从“行”中立“言”。他撰写的关于合唱指挥方面的不少文论是他对这门艺术的实践总结,如对中国语言中吐字、咬字与合唱音响关系的研究,不仅指导着合唱指挥实践,也引领着业者对于理论的探究。
“立行”、“立言”,然后是“立论”。马老在六十年代就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写下《合唱学》一书,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部中国当代合唱学的开山之作仍在不断再版,滋养了中国几代合唱指挥。将合唱艺术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是马老对中国音乐艺术的卓越贡献,他是任何一位从事合唱指挥的中国艺术家学习的楷模。
在这郭影集中,有不少照片反映的是马老“立行”、“立言”、“立论”的工作状态,我们幸运地得以通过画面重温其艺术探索之路。
2008年底,我观看了上海音乐学院为马老举办的“马革顺95之尊欢乐交响大合唱音乐会”。在这场贺寿音乐会中,95岁高龄的马老亲自登台指挥了由他改编的合唱版《教我如何不想他》,更令我感动的是,这场音乐会并不全是由专业院团登场表演的,七支合唱队中,有大学生合唱团、中学生合唱团、女企业家合唱团,充分表现了马老在合唱指挥教学领域孜孜以求的群众性和专业性。这些合唱团的演唱,由马老不同时期的学生指挥,与马老的合唱指挥艺术交融在一起,演绎了音乐艺术的精关绝伦、演绎了音乐艺术与火热生活的水乳交融、演绎了艺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这些,在这本精心编撰的影集中充分体现。相信您看到那些画面时,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慨和感动。
这部影集是马革顺先生漫漫艺术人生的影像记忆,它是一位百岁音乐老人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记载着这位音乐教育家背负艰辛和幸福走过的筚路蓝缕;它更是一部百年中国音乐人纵横捭阖的史诗,书写着这代历尽沧桑的音乐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和震古烁今的辉煌历程。看着这些生动的画面,我们景仰、钦羡,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继承和传扬!





相关商品
|
|
|
| ||||||||||||||||||||||||
|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