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曹本冶 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49838
出版时间:2011-5-1
版次:1
页数:288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大音(第4卷)》: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内容简介】:
《大音(第4卷)》由曹本冶主编,是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关于仪式音乐研究的文集。《大音(第4卷)》是大音的第四卷,分为学术文萃、讲座纪要、综述和译丛四部分,为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国仪式音乐研究的现状。
《大音(第4卷)》适合音乐学研究者学习参考。
【目录】:
学术文萃
江苏各地民间“做会”仪式音乐的比较与研究(上)/薛艺兵高舒
环县道情皮影《过关戏》表演特征及其文化内涵/黄虎
“坐场书”与“走场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种表演方式看陕北说书的变异与得失/关意宁
平阳县娘娘词仪式/黄慈帖
山东临清清真某寺“五时拜”、聚礼诵经音调考察研究/王新磊
湖南石鼓镇丧葬仪式音乐的传承与变迁/张虹
讲座纪要
民族志与四对关系/王铭铭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2010年度课题
“工作坊”综述/李萍整理
述评
“三重关系”的尝试:丧俗仪式音乐研究的文献述评/王志毅
书评
越过世界的屋脊:帕米尔高原的音乐、祈祷与疗愈/Benjamin Koen著,吴珀元评
本土宗教音乐/Karen Rails—Macleod and Granham Harvey主编,李亚评
【书摘】:
旧时(主要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盲艺人表演陕北说书,主要是单人表演,表演者左腿绑耍板,手里持三弦(或琵琶),一边颠腿撞击耍板打出节拍,一边手弹三弦(或琵琶)演唱。后来单人表演中逐渐加入了其他乐器,但都是打击乐器。
最先是在右手上套上名为“叫马喳喳”的乐器,该乐器是在一个布条上串上十几个枣木制的小木片,手弹乐器的时候小木片互相撞击发出声响。有时表演者还会在身边加放一张板凳,凳子上放惊堂木,在间隙中拍惊堂木制造气氛。后又有表演者在右膝盖上绑一个单片小镲,右手手指间夹一根筷子,在右手弹三弦的同时,筷子敲小镲发出声响。新中国成立以后,韩启祥的陕北说书表演受到认可,很多艺人希望自己的表演推陈出新,于是有艺人制作乐器架,上面挂上多种打击乐器,表演时,乐器架摆在面前,在间隙时敲打这些乐器发声,还有艺人在表演中简单演奏扬琴。因此现在的一些老艺人,包括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介绍陕北说书的时候喜欢说,“陕北说书的表演可同时演奏10种以上的乐器”,实际上这种说法不甚准确。且在演出中这些乐器的演奏对于演出本身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废弃,如绥德县的艺人张崇华当年是这种表演方式的实践者,由于生活贫困,现在他的乐器架和扬琴都已经变卖了。
传统的盲眼说书艺人,以单独活动为主,但如果有徒弟学艺,且徒弟已经学会完整的一本或几本书目,并未出师单独表演的时候,通常是师徒二人一同演出。徒弟在演出途中可以照顾师傅的生活起居,半盲的徒弟负责给师傅引路,通过跟师傅外出表演,进一步深化记忆,掌握更多书目,通过观察更透彻地认识陕北说书的构成方式,同时熟悉各表演地区的情况等。徒弟在与师傅共I司演出的时候,有时会担任伴奏,一般使用的伴奏乐器是二胡或板胡,也有时使用笛子。在徒弟越来越成熟,达到跟师傅相近的水平时,也可能徒弟作为主要表演者,由师傅用其他乐器伴奏。师徒联合演出期间,收入归师傅所有。
……


相关商品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