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查看大图

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从分析瞿小松部分代表作品的音乐形态入手,对其创作思想与文人精神进行探究,着重研究其音乐中的文人特质、文化视野、音乐形态特征以及其音乐观给当代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等方面带来的启示。全文共有九个部分:导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结论、余论、附录。

  • 商品编号:SJ3959
  • 商品重量:550.000 克(g)
  • 货  号:SJ3959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48
  • 作者: 李向京 著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 9787806929452
  • 出版时间: 2014-5-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300000
  • 页数: 378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50.00
  • 销售价: ¥48.00
  • 节省: ¥2.00
  • 已经有124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0件。
购买数量:
  (库存100)
app hook
 

【基本信息】:

系列: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作者:李向京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929452

出版时间:2014-5-1

版次:1

页数:378

字数:300000

开本:32开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推荐】:

  李向京论著《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就是以瞿小松的音乐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其中所蕴涵的文人精神的一篇博士论文。 作为对当代一位成功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思想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研究的一篇论文,作者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既分析了瞿小松音乐创作中的文人意识、文人精神,又总结了他的音乐创作行为的准则和特点,论述了他的音乐创作的形态特征,阐述了瞿小松音乐创作观的启示和局限。为深入研究一位当代作曲家提供了范例,必将为音乐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内容简介】:

  瞿小松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的作曲家之一,内外兼修,智慧与释道并存的形象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他的艺术成就已经超越了一般音乐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在音乐创作上他冲破了西方音乐的束缚,走出了20世纪西方“先锋派音乐”的狭隘死角,以传统释、道思想为哲学基础,融诗文、书法、绘画、戏曲等传统文化于其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之精华,并在作曲理念、作曲手法、音乐处理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风格特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音乐观念。其寂静之乐和以实求虚的创作观、简淡质朴的审美观、无为而为的哲理观、写意传神的表达观、悟道修身的功能观等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哲理之精髓,在总体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之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审美特征,创造了中国音乐高品位的样式,更生发了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新生命。

  《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从分析瞿小松部分代表作品的音乐形态入手,对其创作思想与文人精神进行探究,着重研究其音乐中的文人特质、文化视野、音乐形态特征以及其音乐观给当代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等方面带来的启示。全文共有九个部分:导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结论、余论、附录。

  在导言中,笔者主要介绍了瞿小松的生平、业绩、时代背景,以及对与本文有关的文人、文人音乐、文人精神和有文人精神的现代音乐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第一章到第四章,重点介绍瞿小松音乐中最突出的四种特质,即“传统”、“虚静”、“自然”、“精练”等。瞿小松音乐创作主张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其音乐内涵丰富深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智慧和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心”的作用,在文化形态上体现为“内在超越”的特征,即用一种主体的意识在把握着文化形态的特征,也就是常说的用心灵来控制自己,这与瞿小松音乐所追求的意境是一脉相承的。“虚静”从“无”中而来,最后又回到“无”中去,这既是瞿小松音乐创作之特质,瞿小松音乐生命之本原,更是瞿小松智慧之体现。瞿小松音乐与释道哲学理论有着广泛的关系,“道”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瞿小松音乐的本体,这种本体在瞿小松音乐的创作思想、技法形式、表现语言、审美观念等方面均有反映。瞿小松把中国释道的审美法带人了音乐中,力图用“自然无为”的思想进行着一种文化意义的宏大叙述,以“技”的表现启示着“道”的无限。瞿小松创作中的音乐形态追求精致凝练,音乐语言简练,与中国文人主张顺应自然,崇尚淡泊恬静的审美情趣有着相同境界。他主张音在精而不在多,重意境和留空白,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在他的作品中,音的使用很节制,就像作画的笔墨一样恰到好处,没有多余,因而曾赢得西方媒体“节制大师”的美誉。 第五章重点探讨瞿小松音乐观之启示,其中包括音乐文化观、创作观、教育观、美学观等。从瞿小松的音乐文化观中,笔者觉得面对音乐创作,我们不仅需要积淀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而且还要拓展视野,更多地去了解世界文化与艺术;从瞿小松的音乐创作观中,笔者感受到寂静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证实声音的价值,而是声音的提醒暗示着寂静的永久存在,这跟一般音乐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从瞿小松的音乐教育观中,笔者体会到音乐教育不仅应当积极、自觉地走出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阴影,放眼于世界文化中,而且还要自觉回归到本土音乐文化的根基中;从瞿小松的音乐美学观中,笔者体会瞿小松简淡质朴、悟道修身的创作过程很像修道,所产生的状态完全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受,从平凡的音乐创作生活状态中升华出人生体验、生命感悟。

  在结论中,笔者从坚持文化本位与开放的心态、回归平常与崇尚自然、虚静松弛的艺术意境、淡泊功利的文人操守等四个方面,对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进行一定的总结。瞿小松的音乐创作活动以及各种音乐主张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总体上继承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弘扬了传统文化与文人音乐精髓,表现了在艺术世界中挣脱功利而净化人类心灵的一种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现世人文精神。

  在余论中,笔者主要对瞿小松音乐创作精神的现代意义,以及瞿小松音乐创作中的局限性及其中国现代音乐发展提出了思考。笔者认为,现代音乐的发展一方面要保持艺术家的审美风格,因为现代音乐的审美意蕴需由特定的艺术语言和人文背景来维系,它不能仅仅同化为“现代音乐”的纯抽象形式,所以把握住作曲家的审美风格是现代音乐发展的关键,也是现代音乐超越传统艺术的根本;另一方面可以在保持音乐风格不变的情况下,从传统经典美学话语中走出来,走向现代艺术的高层面中去,为了使现代音乐有所发展,可以根据思想的需要突破音乐中的某种限制,或从传统艺术中学习,或适当融合西方音乐的技法,以求现代音乐有新的突破。

  在附录中,笔者李向京主要分析了瞿小松的室内乐《Mong Dong》、《寂#1》、《行草》、《离梦》和歌剧《试妻》等五部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创作理念中,感悟出作曲家的创作特征、创作风格及其哲理思想。

  《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写作的目的一方面希望通过介绍瞿小松的音乐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与教育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启迪;另一方面更希望通过介绍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来激发人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更多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李向京,1966年生。福建泰宁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协会员,现兼任福建音协青年音乐学会副会长。他积极致力于作曲、编曲、制作等音乐活动,创作百余首声乐、器乐、舞蹈音乐作品,其中器乐作品《春潮》获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评选一等奖、合唱作品《鸽子与少年》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目录】:

序  王耀华

内容提要

导言


第一章  “传统”——瞿小松的音乐之根

第一节  瞿小松的传统文化视野

一、传统文化源泉

二、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第二节  瞿小松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感受

一、古琴音乐气韵之美

二、民间音乐的简淡质朴

三、传统题材与音乐表达

第三节  瞿小松音乐中的“文、诗、书、画”意境

一、音乐与文学

二、音乐与诗词

三、音乐与书法

四、音乐与绘画

第四节  瞿小松音乐中的戏曲语言

一、戏曲语言对音乐的影响

二、音乐是戏剧的结果

三、传统戏曲与音乐表达

第五节  瞿小松音乐形态中的传统因素

一、音高建构中的传统文化

二、节奏节拍组合模式中的传统意识

三、音色选择中的传统观念

四、结构形态中的传统思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虚静”——瞿小松的音乐之本

第一节  瞿小松音乐中的禅境

一、引禅入艺

二、物我合一

三、禅境表达

第二节  瞿小松的“虚静”感悟

一、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二、澄神静虑,气不盈息

三、虚静心态

四、言而无语

第三节  瞿小松《圣经新约》感悟

一、心静,心空,天道信息不期而至

二、大爱与宽容

三、熄嗔于心

第四节  瞿小松音乐中的“虚静”

一、“虚静”的艺术作用

二、“虚静”的美学趣味

三、“虚静”的艺术方法

四、“虚静”的音乐表达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然”——瞿小松的艺术境界

第四章  “精练”——瞿小松节制的音乐语言

第五章  瞿小松音乐观之启示

结论  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

因此,对于在音乐教育中基本上沿袭西方音乐中心的体制要改变。瞿小松曾说:“中国的作曲教育有缺陷,太以西方音乐体系为正统。当代中国音乐学院里的音乐人,不像唐代那样海纳百川,而只纳西方这一川。如果只盯着欧洲音乐的一小块,只盯三百年,三百年在人类历史上是很短的,意义上讲也是非常有限的。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写出来的现代音乐,大多是最生硬的东西……这样的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就只有一双井蛙的眼睛,一对井蛙的耳朵,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瞿小松认为:“我们要冲破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束缚,走出欧洲古典音乐文化观念的‘阴影’。当今中国的音乐学院,包括西方的音乐学院,都不要盲目地追随西方音乐,不要跟着往陷阱里面跳。”通过这些年的创作实践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比较,瞿小松领悟到:“我们过去用西方形式写的音乐,沿袭洋人的路子,无异于为欧洲艺术增加积累。今后应该写作真正中国式的东西。”④瞿小松今天的创作,正是这种领悟后的实践。当然,瞿小松提出要“走出西方的阴影”,这无意贬抑西方几百年职业作曲家的音乐。他认为西方音乐很好,有了不起的成就,但它仅仅是这个星球人类文明的局部,远远不是唯一,远远不是全部。如果换一个角度看的话,西方作曲家之外的那个音乐世界太宽阔了,太丰富了,我们只有走出西方的阴影才能够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接受更多不同的体验。

  另外,面临东西方文化撞击,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和个性,也是瞿小松考虑得最多的问题。瞿小松认为,现在中国的音乐学院里面的音乐教学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失,就是对西方职业作曲家之外的音乐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西方职业作曲家的音乐,就是一种音乐会形式的音乐,这种音乐第一有时间上的限制,第二有空间上的限制,第三有形式上的限制。由于时空的限制,还有结构的控制,音乐就没有时间展开。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不同,它有自己的时间空间。比如说我们听《二泉映月》,听来听去就是二胡独奏最好,这个音乐已经完成了,没有必要再加点西方配器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文化的认识问题。因此,不论是做一个学者,还是艺术家,跳出西方职业作曲家的音乐就是一片天地,在里面就是一口井。

  (二)放眼世界,文化吮吸

  事实上,我们过去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多是一种技术教育,这种教育的课程多以学习技术为主,并不太重视文化教育,因此很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现在我们应该重视音乐的文化教育,把视野扩大,面向世界,从一元文化视野转向多元文化视野,在不排除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在吮吸民族音乐乳汁的同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并以此作为音乐创作的重要参照。

  瞿小松不是那种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旧式“乡巴佬”,他在吮吸民族音乐乳汁的同时,也关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并以此作为音乐创作的重要参照。在瞿小松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积极寻求中西音乐的相通处,如逻辑的结构和动机的展开、微分音律的运用、演奏者自由发挥的不定量记谱、中心音的布局等。这种相通之处的借鉴是瞿小松作品面貌的一个方面。而瞿小松创作中的另一方面是冲破西方音乐的束缚,更多地去了解、体悟包括中国古典音乐在内的世界音乐文化,尤其是世界各地的传统音乐,这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与内涵的大宝藏。瞿小松讲到他在国外生活期间,发现有很多东西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比如爱尔兰民间音乐中无忧无虑的欢快;黑人音乐中极富生命力的节奏及对生死的独特态度;蒙古音乐中浑厚的低音上漂浮的泛音以及西伯利亚北部地区靠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用一音、两音、三音来模仿动物,描绘自然界声音的音乐等。

……


【插图】:

相关商品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