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gb
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与贝尔格《沃采克》和声比较研究——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查看大图

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与贝尔格《沃采克》和声比较研究——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与贝尔格“沃采克”和声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对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代表性歌剧——德彪西的《佩里亚斯与梅利桑德》与贝尔格的《沃采克》的和声研究来管窥古典大小调体系和声瓦解后和声发展的两条不同轨迹,并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探寻这两种轨迹的历史继承性以及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

  • 商品编号:SJ4894
  • 商品重量:450.000 克(g)
  • 货  号:SJ4894
  • 计量单位:
  • 所得积分:38
  • 作者: 姜之国 著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 9787806927397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第1版
  • 字数: 200000
  • 页数: 298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市场价: ¥40.00
  • 销售价: ¥38.00
  • 节省: ¥2.00
  • 已经有153位朋友关注此商品,最近一个月已售出2件。
购买数量:
  (库存98)
app hook
 


【基本信息】:

系列: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作者:姜之国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927397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页数:298

字数:200000

开本:32

用纸:胶版纸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探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音乐中和声思维发展的轨迹是我们理解20世纪以来和声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承袭“色彩性弱功能”的印象主义和声与承袭“力度性强功能”的表现主义和声所走过的不同道路是这一时期和声发展的两条最重要的轨迹,同时这两条轨迹亦是古典大小调体系和声发展到一定程度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从量变逐步积累到质变突破自身局限性。

  《音乐博识学位论文系列: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与贝尔格(沃采克)和声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对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代表性歌剧——德彪西的《佩里亚斯与梅利桑德》与贝尔格的《沃采克》的和声研究来管窥古典大小调体系和声瓦解后和声发展的两条不同轨迹,并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探寻这两种轨迹的历史继承性以及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

  本文以尤.霍洛波夫有关20世纪和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为基础,对这两部歌剧的和声作分析研究及比较,同时对于《沃采克》的分析论述中结合采用了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在对和声材料作分析吋,又借助于刘康华在霍洛波夫理论基础上对“20世纪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的提法和分类法。


【作者简介】:

  姜之国,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生,200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声专业,同年起至今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担任作曲等专业的和声教学,2012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公派赴美国留学。和声教学与研究涵盖了调性和声、调式和声以及二十世纪和声等各个领域。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教材两部,所教授的作曲等专业班级都举办了名为《和声·涅槃》的结业音乐会,创作并演出音乐作品木管四重奏《乡村描述》等。曾获2006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2011年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骨干教师”。


【目录】:

绪论 

一、论文的选题 

二、国际、国内对这两部歌剧研究的已有成 

果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三、本文对于这两部歌剧作和声分析及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两部歌剧的创作及戏剧与音乐结构简述 

第一节两部歌剧的创作简述 

第二节两部歌剧的戏剧与音乐结构简述 

一、《佩》剧的戏剧与音乐结构简述 

二、《沃》剧的戏剧与音乐结构简述 

三、两部歌剧的结构与剧情对照表 

第二章两部歌剧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之研究及比较 

第一节以音列(调式音列)为基础的《佩》剧和声基本结构成分 

一、《佩》剧音列的多元化形态——多元化调式 

二、调式和弦的色彩性处理第二节以和音(不协和和音)为基础的《沃》剧和声基本结构成分 

一、全剧中心和音的设计及其在剧中重要结构部位的呈示 

二、受中心和音控制的多元化结构和弦 

三、由中心和音衍生的音组与音列 

第三节两部歌剧和声基本结构成分之比较 

一、历史继承性的比较 

二、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的比较 

第三章两部歌剧“和声材料相互关系”之研究及比较 

第一节以“音列”为中心而衍生的《佩》剧中的和声材料相互关系 

一、调式音列控制逻辑 

三、功能关系控制逻辑 

四、对位化思维控制逻辑 

第二节以“和音”为中心而衍生的《沃》剧中的和声材料相互关系 

一、和弦或和音控制逻辑 

二、对位化思维控制逻辑 

三、调式思维控制逻辑 

第三节两部歌剧和声材料相互关系之比较 

一、历史继承性的比较 

二、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的比较 

第四章两部歌剧“音高关系体系”之研究及比较 

第一节以音列为中心的《佩》剧的音高关系体系 

一、《佩》剧音高关系体系的整体特性 

二、宏观层面的“泛一音列”调性状态 

三、微观层面的“泛一音列”调性状态 

四、功能隐退后调性的陈述方式 

第二节以和音(不协和和音)为中心的《沃》的剧音高关系体系 

一、《沃》剧音高关系体系的整体特性 

二、宏观层面的“中心音”调性状态 

三、微观层面的“中心音”调性状态 

四、复合调性手法的局部运用 

第三节两部歌剧音高关系体系之比较 

一、历史继承性的比较 

二、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的比较 

第五章两部歌剧主导动机音高结构研究及比较 

第一节《佩》剧中主导动机音高结构的设计及其结构意义 

一、“高罗”的主导动机 

二、梅利桑德的主导动机 

三、其他主要的主导动机 

第二节《沃》剧中主导动机音高结构的设计及其结构意义 

一、与沃采克相关的两个主导动机 

二、与玛丽亚相关的两个主导动机 

三、其他主要的主导动机 

第三节两部歌剧主导动机的运用特点及音高结构之比较 

一、主导动机运用特点上的比较 

二、主导动机的音高结构设计及在不同结构 

部位发展手法的比较 

第六章两部歌剧和声手法美学根源的比较 

第一节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追求与《佩》剧的创作理念 

第二节表现主义音乐的美学追求与《沃》剧的创作理念 

第三节两部歌剧不同和声手法美学根源的比较结论 

附录一:《佩》剧的人物与剧情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附录二:《沃》剧的人物与剧情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

《佩》剧中极为少见,尤其是使用典型的和声小调进行以及典型的离调和声语汇。这里的剧情是高罗发现梅利桑德丢失了他们的结婚戒指时,追问戒指的下落。由于典型的古典大小调式在这部歌剧中经常是用来象征王室尊严的,为了衬托这一情绪的变化,使用古典大小调式使音乐情绪一下子就变得严肃起来。 

第二幕第二场46—48小节使用了bB大调的和声进行s—D—T,但这里的和声设计与传统的和声设计依然有着一定的差别,产生了颇具色彩的音响: 

谱例 2—20 

在古典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的主、属、下属三种功能中,主功能与属功能往往占有优势;另外在传统的s—D—T的进行中,不管下属功能协和程度与稳定程度如何,属功能总是会以更为不协和与紧张的音响而解决至主和弦。 

然而在这组和声进行中,德彪西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大大地渲染了下属功能:从拍子的数目看,S功能共有21拍,属功能包括休止符在内只有3拍;S功能主要使用Ⅱ级七和弦(其中包括旋律性的九音),并且其外声部为三、六度音程,而属功能仅是三和弦,并且其外声部强调的是五度音程。这种种削弱属功能而加强下属功能的用法与古典调性和声有着明显的不同,在音响上有着微妙的差别,渲染了高罗的唱词:“我将像儿童一样好好睡觉”的意境。

……


【插图】:

相关商品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支付方式

正品保证

热销商品推荐

浏览过的商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电脑音乐书店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天津·东丽区   津ICP备05008346号
本商店顾客个人信息将不会被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本商店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TEL):13312093288  E-mail:service#midibooks.net (请将#用@替换)

Powered by ShopEx v4.9.0 |Gzip enabled 津ICP备05008346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