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筛选
总共找到229个商品
![]() | 伟大的指挥家卡拉扬:交响诗和交响组曲(附1CD)【原版引进】《伟大的指挥家卡拉扬:交响诗和交响组曲(原版引进)》是全球首套逐分逐秒解析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世界经典小品;书里的“名曲导读”“聆听指南”为您讲述44位作曲家的生平故事,介绍120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奥秘;书里的“音乐小辞典”量身定制,与作品同步呈现,让您轻松迈入古典音乐之门。 |
|
![]() | 哈尔滨城市音乐研究《哈尔滨城市音乐研究》围绕基督宗教音乐、西方音乐所奠定的哈尔滨城市音乐基础这个历史发展主线,对哈尔滨城市音乐家、传统音乐、大众流行音乐、街头音乐以及哈尔滨音乐厅在其百年音乐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各音乐类别之间的关系、发展机制、生存状态及其今后的发展走向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
|
![]() | 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从考《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从考》收录了作者近些年的十七篇琴学研究论文,《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从考》中论文里,有的是“续考”,有的是“补正”,有的是“零札”,有的是“补说”,从多个方面、多种视角,对尚未引起学界注意、或者尚有探讨余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学术思考。但这些论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作者常常注意到前人尚未研究或涉足的方面、人和事,挖掘、补充相关史料,辨析整理,写出一篇篇有意义的琴学论文来。 |
|
![]() | 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院丛书《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音乐研究》收录了十几篇关于蒙特威尔第以及巴洛克时期音乐研究的论文。 |
|
![]()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规划教材本书在学术界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分类基础上,增加了宗教音乐一章,并对以往教程很少提及的伊斯兰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以及其他民间宗教音乐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全书还在各章增加了已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音声技艺形式,如侗族大歌、木卡姆等。全书力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前沿性,同时注重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该书旨在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宽知识面,精选各民族、各地域、各种体裁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从而使民族音乐 |
|
![]() |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中国古代乐律学基础理论、中国古代乐律学的造律听算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计算生律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变革发展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实践活跃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整理高峰期等。 |
|
![]() | 音乐学专业本科必修教程:文献研读与研习作为理论实践课程,《音乐学专业本科必修教程:文献研读与研习》的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强调尽可能运用综合方法来针对具体阅读与讨论对象,尤其要打破前期分科知识摄入时可能造成的学科界限,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贯通书面文本、乐谱文本、音响文本等之间的界限,通过看书、读谱以及临响的方式,到达针对相关问题所形成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论域。 |
|
![]() | 徐孟东音乐文集:理论与实践的对位徐孟东编著的《理论与实践的对位:徐孟东音乐文集》文章选自上海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曲家徐孟东教授不同时期发表的学术论文,根据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复调音乐研究”和“音乐分析与作曲技法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对位:徐孟东音乐文集》前一部分收录了七篇论文,研究内容涵盖了复调音乐思维、形态、技法及其发展演进等,以及作者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后一部分选有六篇论文,分析研究了一些中外作曲家的作品与著述,就其中的技法、风格、形态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一些作曲技术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阐释、论述。 |
|
![]() | 乡礼与俗乐:徽州宗族礼俗音乐研究《乡礼与俗乐--徽州宗族礼俗音乐研究》为研究徽州民俗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乡礼与俗乐--徽州宗族礼俗音乐研究》作者齐琨将徽州民间礼俗音乐大量的采风实录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严谨,语言流畅,可读性尚可。徽人尚礼,这与徽州是朱熹的故乡、徽人崇拜朱熹有一定关系。笔者将徽人所尚之“礼”定义为包含国家意识形态的民众行为规范。 |
|
![]() |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新版)》由姚思源主编,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建国以来有关学校音乐教育的国家法令、法规、政策等指令性文件;有关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部门负责人直接或间接涉及学校音乐教育的讲话和言论,以及报纸的报道(用附录的形式)。第二部分:建国以来教育部(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纲要、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初中音乐教学大纲、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大纲、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等。 |
|
![]() |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新版>——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俞玉姿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新版)》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本书的出版是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经验及其发展规律提供原始资料,可供普通学校和各级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研究参考。本书选编的资料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主要是废科举、兴学堂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止,编录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音乐教育理论文章及有关史料。既注重文献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又注重其能为当前学校音乐教育提供参考借鉴的实用价值。 |
|
![]() | 哪怕世界从未听我的2013年快乐男声赛事全纪录。最全面的视角,最真实的情感,最独家的感动,最珍贵的记忆。致力于打造一本能充分体现快乐男声整套节目“前卫积极的态度”、“无可撼动的地位”、“历久弥新的创新思维”、“无法替代的造星方式”以及“难以复制的号召力”等典型性特质的跨界图书。天娱传媒编著的《哪怕世界从未听我的》从内容到形式,不再拘泥于制式化的“明星写真集”模式,严格围绕内容构架,用简练、时尚的文字和细致的图片,呈现“2013快乐男生”节目的台前幕后故事,全方位跟踪拍摄造成“万人空巷”的一场“全民盛宴”,是如何诞生、如何进 |
|
![]()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第三版)——全国艺术院校公共必修课适用《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第3版)(全国艺术院校公共必修课适用)》主要讲述了,音乐作品分析是艺术院校一门专门研究音乐创作规律与探讨音乐创作技艺的必修课程。因此,该课的教材建设一直是中国音乐学院重点支持的项目。感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03年首次出版了《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该教材近十年来在我院10个系部的应用,以及校内外作为考研指定用书的大量使用,验证了其理论概念简明扼要、分析谱例充足适用等鲜明特点。 |
|
![]() | 中国西部民歌艺术研究研究民歌对研究一个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民歌研究不仅是音乐学的内容,更可以广泛地被文史类其他学科所应用,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在追溯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渊源的基础上,从民俗学、地理学、社会学、音乐学等角度对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形成西部民歌风格特点的深层原因,梳理和归纳西部民歌的地域性特征。以陕北民歌研究为突破口,在分析、总结陕南民歌、关中民歌、秦腔艺术的基础上,从人文史学角度对青海“花儿”、新疆民歌、内蒙古长调、彝族民歌、西藏民歌等其他地域的民歌艺术进行研究,探寻彼此间的个性差 |
|
![]() | 千曲晓声:卜大炜文集《千曲晓声--卜大炜文集》音乐文集选录了作者曾经在媒体发表过的文章,除现场乐评外,还有对古典音乐事像的研究、推介与译介,笔触所到之处有歌剧、交响乐、芭蕾舞、室内乐及民乐。《千曲晓声--卜大炜文集》文集展现了作者的分析功力和多方位的视角,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
![]() | 音乐解读与文化批评:杨燕迪音乐论文集《音乐解读与文化批评:杨燕迪音乐论文集》包括:《中国音乐学的当下处境与未来愿景》《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的历史维度》《以声音承载人性——评周小燕歌剧中心的新版<弄臣>》《海顿二百年祭——2009年深圳音乐厅讲演录》。 |
|
![]() | 音爆:声音的场景影响力【电子版请询价】《音爆》介绍了企业、品牌以及个人如何明智地利用声音完成任务,影响他人,甚至赢得竞争。这些声音策略的关键是创建“瞬间好感”—— 让声音瞬间捕捉听者的情绪。《音爆》列举了大量实例:迪士尼乐园如何用声音营造“寂静”体验;餐厅如何利用声音售出大量的铁板烧;福特野马限量版引擎发出的声音如何让它的驾驶者感觉自己像是动作片中的英雄人物。本书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强大的利用声音有力传递信息的新感受。 |
|
![]() | 淮北花鼓戏音乐研究——21世纪中国音乐文库《21世纪中国音乐文库:淮北花鼓戏音乐研究》以唱词、曲式、调式、板式、演唱、伴奏、成戏考证、采访简记八个专题,涵盖了淮北花鼓戏音乐的传统与现状。在纷繁的音乐现象中,探究其间的规律、特点与问题。对老艺人说不清、说不准、讹传的问题,则多方查寻,详加考证,给予释疑、释义、订正。对全部唱腔进行理性地梳理与定名,使其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规范化,一扫只见纷繁的音乐现象而无从把握,面对迷团迷惘不清的困惑。 |
|
![]() | 中国音乐学院建校50周年纪念文集:音乐教育卷《中国音乐学院建校50周年纪念文集:音乐教育卷》主要内容包括大家都来关心孩子们的音乐教育;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教育特点;走自己的路——关于建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构想;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与展望;充满希望的事业——关于函授音乐教育的思考等。 |
|
![]() | 探究无垠:金湘音乐论文集之二《探究无垠:金湘音乐论文集之二》包括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理论篇,创作篇,回响篇,其他篇。其中包括:音乐创作学导论(提纲)、关于歌剧思维与歌剧创作的谈话——关于歌剧的探讨之一、当代歌剧创作中的东方美学观念——关于歌剧的探讨之二、论歌剧思维与歌剧创作——在2008年5月“香港中国歌剧”论坛上的发言、再谈歌剧思维与歌剧创作——在2008年12月“中国歌剧论坛”上的发言等。 |
|